071 成了财主(3 / 4)
布生产。同时,还派来了商嬷嬷,帮她照顾小正正。商嬷嬷的儿子张冠明,二十五六岁的样子,很能干,王老爷让他帮叶儿。有叶儿和商嬷嬷的情分,张冠明做起事儿来也方面。
王老爷在家里的女仆里,挑了几个手巧的,让叶儿教会操作已经试制成了的那纺车和织机,赶出样品来准备为销售铺路。
叶儿这边忙得昏天黑地,刘家那边就是有什么幺蛾子,郭妈妈也会按老爷的吩咐帮她挡了,一晃三个月过去,叶儿这边,先是做出一批新纺车,培训工作就由原来学会的那两个王家女仆去干,接着,又做出一批新织机,等培训好了操作工,新布织出来,夏天都来了。
此时的棉布只是作为内衣穿的,那些达官贵人家里,根本就不考虑外穿,总不能一家一家去推销吧?说不定销售人员还没张嘴,就让人赶到一边去了:“让我们老爷穿棉布?你是不是疯了啦!”
叶儿还在考虑是不是给王老爷支个招,在京城打打广告呢。没想到王老爷简直就是销售天才,他早早就把样品布送给了自己的两个儿子。王老爷两个儿子,都是进士出身,主考他们的官员,也就是他们的老师,那可是京城里的大官儿。两位小王老爷,早就在京城的裁缝铺里打听好了老师穿衣的尺寸,他们请了上好的裁缝,把父亲送来的细布做成居家的便服,再带一些孝敬老师的土仪,既不奢华,又很郑重地派人送了过去。
当然,除了老师,两位小王老爷还有主管他们的堂官、督抚,这些京官或地方官,可都是二品三品的朝廷要员,每人也送一身细布衣服去。
初夏还不太热,穿丝绸衣服,得里面穿了亵衣,外面再穿外套,实在麻烦,再说丝绸衣服容易起皱,坐立都得注意。还没人见过这么好的细布,那些达官贵人觉得新鲜,下朝回家,偶尔穿那么两回,然后,便对它的方便舒适上瘾了。
当家老爷一旦张嘴吩咐了主妇,那些看着男人脸色生活的女人们,还不赶紧派了家里的管事出去采购呀。但这时候的细布,就算在京城开始出售,也稀少的跟大熊猫似的,那些管事一家一家布店地打听,商家很快知道了,他们开始到处寻找货源。然后,这些消息也会传到没有这样细布的达官贵人家里。
等这边大量织造的第一批细布运到京城,已经令很多人望眼欲穿了,没人讲价,只要能买到手。
叶儿的棉布卖到丝绸价,就这么很容易便实现了,没有夸大其词的宣传,也没有坑蒙拐骗的炒作,王老爷不显山不露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