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6 部分(6 / 6)
还能赚些差价,又不用耗费路费之类的,还是很合算的。
这个调查给容逸带来了很多新的想法,他决定将市集重新整修一遍,在扩大一些,给建个简易棚子,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因为市集很红的关系,出现了很多领路人这样的小零工,多半是一些半大的孩子,领着头次来不认识情况和路途的商人,做个介绍挣点打赏钱的。
市场越来越齐全了,容逸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规范,越发严谨,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名声越来越远,往来的客船和商户们渐渐多了起来。
很多人想买商铺,但此时容逸却不在出售整间商铺了,多改为租了,将剩下的商铺掌控在自己手里,多挣出来的钱单门立个账本子,将来用于改善民生等问题。
各种各样的税收也多针对商人,这是杨岚的提出的主意,商人钱多,有的可敲,农民除了土地那点产出啥也没有,你弄死他也就那些钱啊,还不如商人露个指缝多呢,既然想来这里赚钱就要承担高额的税收。
各种各样名目的税收就出现了,商人们一开始有些哀怨不满意,但容逸却不管这些,对农民却很优待,很多都是免税和免费,或者只是象征性收一点点钱意思一下,高税收全是针对商人的,但即便这样他们仍然有得赚,自然有人留下。
心不齐也不可能做出威逼县令更改决定的事,商人逐利,只要有利益就可以干了,高额的税收很快将解决了县里很多民生问题。
例如水渠的建设等遗留问题,这回有钱可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