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友谊这玩意(4 / 11)
玩世不恭;又比如80年代的顽童帮(brat-pack),而这正是很多老影迷心头的痛,年轻演员们引以为戒的前车。
1985年6月10日,最新一期《纽约》杂志发售了。封面是一群从17岁至26岁不等的年轻演员,封面文章是由编辑戴维-布鲁姆所采访撰写的“hollywood's-brat-pack”,它改变了好莱坞的势态和很多人的命运。
在该文章出来之前,brat-pack是当时媒体们泛指的那些新星演员,包括了其时23岁的汤姆-克鲁斯。
事情的转变发生于布鲁姆想做一篇也23岁的新星艾米利奥-艾斯特维兹的访谈。但一天晚上,艾斯特维兹邀请了布鲁姆去参加一次在洛杉矶的聚餐,出席的人都是因为出演两部现象级青春片《早餐俱乐部》和《圣艾尔摩之火》而成名的新星演员们。
聚餐之后,布鲁姆改变了主意,他把文章焦点放眼于这整个集团,完成了那篇“好莱坞的顽童帮”。
顽童帮有八位核心成员:艾斯特维兹,17岁的安东尼-迈克尔-豪尔,21岁的罗伯-劳,22岁的安德鲁-麦卡锡,26岁的贾德-尼尔森;17岁的莫利-林沃德,都23岁的黛咪-摩尔和艾丽-西蒂。
正是聚餐的众人。还有一些外围次要成员:20岁的小罗伯特-唐尼,19岁的约翰-库萨克,25岁的西恩-潘,詹姆斯-斯派德,凯文-贝肯,玛丽-斯图尔特-马斯特森……当年25岁的约翰-哈克斯就是给顽童帮电影跑龙套。
他们的共同点是由超新星导演约翰-休斯、乔-舒马赫的青春片所造就,或在这个类型电影的其它影片里交叉合作。
如果那是正面文章,就会奠定艾斯特维兹等人在顽童帮中的领袖地位,但那是一篇负面文章,他们被布鲁姆说成是一群年少轻狂、不专业、傲慢、全凭运气的坏蛋。
文章发表前,他们被视为是才华横溢的、前途无量的年轻人们;发表后,他们是一文不值的狐群狗党。
聚餐众人都感到被布鲁姆背叛了,好几位演员都说当晚就察觉到布鲁姆对他们的成功的妒忌。多年后事实证明的确如此,布鲁姆在一次受访中亲口承认他不应该写那篇文章。
但在当时他没这么说,当时是一场地震。舆论有时候是可怕的,原本闪耀的顽童们变成一群过街老鼠,除了像莫利-林沃德这样的人物,片商们不敢找他们演戏了,特别是严肃题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