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笑傲江湖(3 / 4)
经超出了武侠小说本身的内涵,读者可以从中体味成败、荣辱、功利、情爱的哲理。
而这部书在写情、叙事、述景、言志各方面,皆能匠心独运,完全可和古今中外的第一流好小说相媲美。所以有很多读者把《笑傲江湖》推为金庸先生作品中的第一名。
当初金庸先生写这部书的时候,正是大陆浩劫之时。当权派和造反派为了争权夺利,无所不用其极,人性的卑微集中地显现。金庸先生每天为《明报》写社评,对政治中龌龊行径的强烈反感,自然而然反应在每天撰写一段的武侠小说之中。这部小说并非有意的地影射那场浩劫,而是通过书中一些人物,企图刻划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
任我行、东方不败、岳不群、左冷禅这些人,在最初的设想时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林平之、向问天、方证大师、冲虚道人、定闲师太、莫大先生、余沧海、木高峰等人也都是政治人物。
这种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一个朝代中都有,在别的国家中也都有,在各大小企业,学校,以及各种团体内部中也会存在。
《笑傲江湖》在《明报》连载之时,西贡的中文报、越文报和法文报有二十一家同时连载。南越国会中辩论之时,常有议员指责对方是“岳不群”(伪君子)或“左冷禅”(企图建立霸权者)。大概由于当时南越政局动荡,一般人对政治斗争特别感到兴趣。
如今国内海清河晏,承平日久,普通的读者未必能看出那么多的寓意。但是在《雍正皇帝》连载的时候,《松江晨报》多了很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读者,相信他们很快就能看出这部小说的政治寓言。到时也会按图索骥,看看自己身边谁是岳不群,谁是左冷禅吧!
张铎把自己对《笑傲江湖》的主要构思跟唐天豪大概地说了下,总算让他心中有了底。目的达成,唐天豪也就不再继续打搅,起身告辞,另开一个房间休息去了。
张铎这边却因为浓茶喝的多,一时间反倒睡不着了,索性继续琢磨着将来的事情。
对于周岳敏的《寻明记》,张铎真没怎么瞧得起。这部小说只是胜在创意上,论到结构、内容、语言、情节、主题,跟《笑傲江湖》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他根本不担心《笑傲江湖》会落败。
另一方面,张铎现在的工作重心已经渐渐的由电视剧转到电影上面来了。而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当中,改编成电影改编的最成功的,就属《笑傲江湖》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