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感动的理由(2 / 4)
天,《华夏日报》的第十八版,刊登了卫文昭为其写的书评。通篇探究了“何为正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主题思想。虽然这篇书评版面靠后,内容写的也比较深奥,偏于理论。但是发表的地方毕竟是在《华夏日报》,产生意义和影响却不是其他那些偏娱乐的报纸能够比拟的。
很多平日里有看《华夏日报》习惯的人,第一反应是这部《诛仙》一定很不一般,否则书评怎么可能刊登到《华夏日报》上。其他的报社见状之后,便再也没有发表对《诛仙》不利的文章了。
张铎却并没有把全部的希望放在《华夏日报》上,而是亲自撰写了一片书评,匿名发到了《松江晨报》上,名为喜欢《诛仙》的理由。
“用了几天的时间,把《诛仙》第一册看完了,掩卷遐思,感到无比的震撼,甚至在读的时候,有好几次,莫名的想要流泪。
现在的小说,无论是武侠也好,仙侠也罢。作者总是喜欢把大把的笔墨用在‘武’和‘仙’上,却往往忽略了‘侠’。也就是在他们的小说里,武功招式,神兵利器,道法仙诀,法宝灵药才是他们着重描写的。至于是活生生的人还道法通天的地仙一流,他们的感情世界,反倒是少有人描写了。
可武功招式再神奇,神兵利器再锋利,道法仙诀再玄妙,法宝灵药再珍贵,都只能让读者们看个热闹。觉得好玩,好炫,却永远不可能真正地打动读者。
感动源于真实,跟我们的生活有着太多差别的生活方式,我们也许会羡慕,却并不会感动,因为能够让我们感动的,永远是我们自己和跟我们自己类似的经历。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诛仙》能够让我感动,源于主人公张小凡的不幸遭遇与情感描写。亲情、友情,还有爱情,浓墨重彩,挥洒自如。只读了第一卷,我就感觉到这注定是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只是性格决定命运,行文至此,也许作者都无法控制他笔下的人物了。
张小凡这个人物,贴近生活。他的平凡,正是我们的平凡。他面临的孤独,何曾不是我们有过的孤独;当他看见自己暗恋已久的师姐田灵儿陶醉于爱情中时,那种心凉悲痛历历在目,使人深受感动。当他饱受欺凌、嘲讽时,他那份怒火又让我们见证了一份血性。因为他的受到的种种不公正待遇,也正是我们在社会上很容易遇到的。
或许,抛开那些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仙侠世界,《诛仙》讲的只是一个普通少年的成长经历,但我们从中看到的却是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