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出巡(二)(2 / 4)
沫瑾点点头,觉着他说得委实在理,自己又不想借此扬名立万,学个皮毛也就够了。
“这几本棋谱你且先看看,咱们可慢慢地学。”将书册塞进她的手中,梁仲顾自燃起小炉,煮水烹茶。
沫瑾原被船颠得有些晕晕乎乎,不料想埋头于书册之后到觉得灵台清明,瞬间来了精神头。
梁仲在旁看着噗噗冒泡的水,慢条斯理的拔着茶叶入了茶壶。
素若一步踏进舱门口,便看到了这样的场景,静立了片刻,还是收回了脚,返身离开。
接下来的日子,过的风平浪静,大船顺浪而下,每到一个城镇,众人便会停留两三日,沫瑾随着梁仲日日游走于大街小巷,名山古迹间,听着他细细述说的每一处背后的故事,也陪着他与街边的百姓扯谈交心,听取民意。
待在船上时光,两人便看书对弈,品茗谈心,到也不觉行船枯泛。
“大哥,我一直有桩事想问你。”沫瑾端着茶杯吸取着温暖,抬眼望着矮几对面的男子。
彼此梁仲正往紫砂壶中注水,只是扫了她一眼:“有事便直问,憋在心里我怕你茶饭不思。”
她抿了抿唇,稍一犹豫才出声道:“为何晴儿不住相府呢?”
梁仲又望了她一眼,许是没想到她会问起此事,神色除却微微有些不自然外,到也并无多少波澜,只是放下了水壶,换了个坐姿。
“在梁睛十岁之时,家乡爆发了一场大瘟疫,父母双亲不幸染病而逝,我带着晴儿千里跋涉来到通城投靠远亲。”他停下话,举杯轻抿了一口。
沫瑾猜想,按着戏本子的套路,应是远亲兼贫爱福,不愿施予援手,后穷家子弟奋而苦读,一举中的功成名就。她看了不下数百本的闲话本子,大抵都是按着此种套路来写的。
“只可惜,我们才到通城,便听闻那户人家突然被皇上罢免了官职,连住的地方都给查封了,我们找上门去,见他们自顾不暇,自是不能投靠,却还是受了他们的相助,在一处私塾寻了份工,勉强渡日。后来,我听从书院老师的建议,求取功名,幸得皇上圣明,才一步步到了如今的地位。”
沫瑾点着头,原来她猜中了结局,过程虽有偏差,但结果还是相同,只是他说了半晌,还是不曾提到为何梁晴会住在宫里的原由。
梁仲像是看透了她的心思,不紧不慢地接着道:“我入朝为官后,与太子李旭偶遇,一番交谈后相见恨晚,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