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2 / 4)
林旸刚去了吏部,就被皇帝叫到了跟前。“朕还记得你的殿试文章,国家兴亡,首重吏治。吏治不清,必制朝纲被坏,累及民生。你写的监察之法甚好,你回去写个折子给朕,细细把这监察之法写出来。”皇帝吩咐道。林旸心里已经有了大体的框架,也不算难写。
他斟酌了几天,把折子递上去了。因为考满制度已经臻于完善,林旸主要放到了考察之上。京察由六年一期变为三年一期,由内阁、吏部和都察院共同主持京察,以四恪八法衡量。京城的官员需自述三年来的情状,是否秉职奉公,行谋言事是否利于社稷,有什么功绩,有什么过失。四品以上的官员承到内阁,三品以上的承到御前,四品一下的由吏部和都察院共同考察。合格者留用,不合格者淘汰罢黜。如果其中出现隐瞒未报者,由给事中督查,从重处置,以儆效尤。
林旸想了一下,还是添上了凡是京察中被罢官的人,永不叙用。
这是其中一项,另一项就是建立完备的公文办理制度。各个衙门的账本公文要一式三份,一本为底本自留,一本送到六科,一本送到内阁,内阁考察六科,六科监察六部。其余地方的州县也要建立完备的登记制度,公文之类的必须登记备案,朝廷法令的执行亦要步步记录,以便上级对其月考年稽。
皇帝看了之后,很快批复,让林旸负责筹建,拟出大致的章程来。林旸不由得想吐槽,这得多大的工作量啊,不仅要熟悉京里个衙门的运作,还要知晓地方上上下级如何配合,另外还要看以往朝廷法令是如何执行的,其中有何弊端。
林旸一心只扑倒这件事情上,都是没工夫关心京里的勋贵人家的动态,还是听林海说起才知道,有机灵的人家见了贾赦还银子升了爵位,也跟着活动起来,皇帝赐给这些人家一些摆设金银之物的,口头嘉奖一番。不过依旧有仗着祖上的权威,想着太上皇依旧在,不肯还银子的。皇帝面上也没有斥责,扭头就让沈律带着锦衣卫私下里上门,拿出那些人家的把柄出来威胁一番。恩威并施之下,国库欠银还了□□成,剩下的那一两成都是宗室了。其中欠的最多的是忠顺王。
林旸顾不得什么礼仪教养,捏起点心就吃,边吃边问道:“那忠顺王还真在大街上变卖家产啊?”一边的贾敏嗔道:“吃慢点别噎着了。”又给他倒茶。
林海回答道:“可不是吗,就在鼓楼大街上变卖。”林旸心中吐槽,这忠顺王还真是...任性,明摆着跟皇帝作对啊。
不过他来了这么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