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高潮前夕(2 / 9)
不迅速搞定新的落脚地,那我心里就始终不会觉得踏实。
其实,对于国内的反垄断政策,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根本就不知道中央政府在搞些什么鬼。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政府本身就是垄断者,在交通运输、电信、水、电、新闻媒体等大行业实现了垄断。就我所知。而且我“前世”的经历也告诉我。中国的历届政府对垄断的态度都是比较温和,基本上都不怎么干预,国家对垄断行业采取的是宏观调控的政策。也就是垄断行业地价格会受到政府地制约,不可能盲目地涨价。
而外国政府之所以对垄断管治得比较严,在于他们吃过垄断的苦头,30年代的全球性地经济大萧条和垄断财团的产生有着根本的关系。一直以来,垄断是产生通货膨胀并进而导致经济危机的最重要的原因,垄断厂商通过无限制地涨价,把价格定在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水平线以上。垄断行业的价格偏高,拉动其他行业的价格上涨,加剧通货膨胀的速度,最终使购买力远远低于生产的能力。最终导致经济危机地发生。
一般说来,汉文集团哪怕控制了国内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也不可能对党和政府的统治带来什么根本性的危害,毕竟社会主义的国家,不管是宣传喉舌,还是国家机器,都控制在政府手里,而且政府还对汉文集团还有着直接的经济指导作用,所以说汉文集团的高速发展,妨害了国家的安定团结,是说不通的。
另外,中国的经济要迅速发展,吸收外来资金的投资是必不可少的发展手段。从近几十年来经济的发展规律来看,招商引资,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廉价商品来冲击世界制造业市场,是国家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一条捷径。
日本在60年代到80年代三十年间经济增长速度平均在20%以上,这就是由于他们当时具备有吸引外资的条件,所以才会产生这样长时间的发展的黄金阶段。但是,从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开始停滞甚至倒退,就在于廉价劳动力优势的丧失,它失去了吸引资本进行投资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汉文集团的投资受到打压,完全就是与市场经济的规律相违背的,从根本上伤害的,反而是我们国家的经济。
这些经济上的理论,作为国家的主要领导,不管是岳古主席,还是新上任不久的温林总理,都是应该清楚明白的。可是,汉文集团就是莫名其妙地受到了排挤,这让人确实有点匪夷所思,难道国家真的希望汉文集团的资金都流向其他国家,尤其是与中国的发展休戚相关的印度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