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危机意识(6 / 12)
员工都要又一种意识。我记得,一是国外一家名牌公司,曾别出心裁地摄制了一部模拟“公司倒闭”的电视片,在广大员工中反复播放。其画面是:在一个天色灰暗的日子里,员工们沉着脸,垂头丧气,拖着沉重的脚步离开工厂。厂内高持着“厂房出售”的招牌,扩音器传来“今天是本公同时代的终结,本公司关闭了最后一个车间……”这种模拟公司侧闭的惨状,在员工中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和深思。还有就是江苏宏大集团董事会曾研究决定将每月的“日定为集团的“失业危机日”,这一天无论是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还是合资港商,均在食堂与员工一起吃稀饭、啃馒头,过“失业危机日”。常言道,有压力才会有动力。企业的压力从何而来?它主要来源于紧迫感,紧迫感又来源于危机感。好的企业在这方面都是相似的。无论是国外那家名牌公司模拟“公司倒闭”的做法,还是江苏宏大集团的“失业危机日”,以及80年代后期松下、IBM、福特等世界著名厂商推行的“重新设计”的管理方式,可口可乐公司的“末日管理”,海尔的“追求卓越”和红塔的“视今天为落后”等等,其核心内容都是通过“人为”地制造“危机”,使企业树立忧患意识,产生危机感和责任感。居安思危,不断进取。从而确保企业不断创造辉煌。
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最大的特征,从一定程度上说。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
对一个企业来讲,不立志争先,就要落后。”争先”就不是迈小步,更不是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而是要居安思危,树立强烈地危机意识。直面市场,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设计出以变应变地好办法来对付竞争对手。这样才不至于在市场发生突变时惊慌失措。陷入被动状态。
在商场如战场的今天,要使自己地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从企业到每个职工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赵东明跟三个人,又聊了一会,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就让他们去忙。然后他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告诉家里,自己今天不回去了。
想想跟郑庸吃晚饭,然后出去玩,又不知道多长时间,赵东明把龙刚叫进来,问了几句最近的进度,就让他回去陪老婆了。
赵东明离开的时候,龙训时刻跟随,赵东明在家的时候,龙训也会定时检查。而且轮流值班,从来没有改变过,赵东明想着他们聚在一起地时间还不多,于是就多给他们点时间。
龙刚现在也不拒绝了,因为赵东明现在的强大,已经到了一个多他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