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一不小心写多了(2 / 4)
样咄咄逼人,第一题连环双问,第二题步步追心,一问作者,二问成就,三要成就的介绍----这是什么节奏?
七班学生有点懵,但唐言可不懵。
华夏文学,诗词歌赋,诗排第一,所以王好问这两个考题都是诗,而诗又以唐诗为最,清朝康熙年间,学者奉敕编校《全唐诗》,“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个数字啊?
唐言虽然自小受大师傅教导,熟读唐诗宋词,但他并不是万能的,他也不敢打包票说他能背出所有古诗,但是-----王好问的第二首诗恰恰是唐言所熟知的。
唐言有三位师傅,大师傅从文,二师傅习武,三师傅不喜文也不好武,但却好茶,还给自己取了个绰号,叫茶间闲人,王好问念的第二首诗碰巧就是三师傅教他的,因为这是一首说茶的诗。
“这是唐代著名茶文化家陆羽的诗,《会稽东小山》。”唐言在心底感谢了一番三师傅,便出声回答。“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对华夏和世界茶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茶经》是陆羽最大的成就。”唐言继续回答第二问,说到后面还转身拿起粉笔,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洋洋洒洒的写下板书,“陆羽所著《茶经》有三卷,分十章,共七千余字,分别为----卷一,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卷二,四之器;卷三,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看着唐言那笔走龙蛇的粉笔字,众七班学生的表情都变成了----(°o°)~
就连问出此题的王好问都有些许呆滞,这第二题他故意增加了难度,以诗下手,但最终的答案却是陆羽的《茶经》,诗是幌子,茶才是这道题的真正杀手锏----又有谁会想到茶仙陆羽还写过诗呢?
王好问自小受家世熏陶,书香门第,喜古文,好茶道,所以他对这些熟读知晓,这也是他最大的自豪之处,可是他的这份骄傲却轻易的被唐言战个旗鼓相当----看他微笑的脸,看他潇洒好看的板书,王好问突然觉得唐言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国学老师,虽然年轻,但却如一把利剑一样,将这沉闷的文学捅了个通通透透。
王好问心中有惊喜,却也有巨大的失落,他一直引以为傲的文学知识却遇到了似乎比他更加强大的对手,这种比不过的想法让他难以接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