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4 / 6)
公,真是抱歉呵,幸好还留有一丝淡淡的印象,那印象便弥久愈珍,如夜空的皓月,夜夜洗涤我无知的心灵。
曾读过鲁迅的几乎全部文章,印象中他的作品,却是冷峻的双目和冲冠的直发。感动的是赤诚的风骨,和疾呼的刚烈。
再读到柏杨,就唏嘘了。有人说他叛逆和桀骜,我却另有看法,他的文字里,是为民族振兴而怒野心家政治的不争,你仅看到他表面的义愤,却不知他真正为何而舍死疾呼,对柏老,痛苦的。引六如居士的一句:世人笑“他”太疯癫,他却怒你看不穿。
然后读贾平凹,感动于一位固守黄土高原的智者。那商州的乡土风味,至今我醒来,都有如沐春风之感。人,毕竟是土生的。作家创作的灵感,离不开土生土长的故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永恒的。
接着是路遥,从他的文字里,我又有一种感觉,语言的凝练而优美,那意境,非等闲之辈可望其项背。也看了当今流行的很多文学作品,借用拿破仑的一句话:不是你疯了,就是我疯了,或者两个都。如果这些流行成了主流,如我等之辈,岂非哀叹于汉语言的被恶整恶搞而没落?流行是好的,跟风也没有错,但你迷糊并不代表世界上其它民族都跟着你糊涂吧?如果强大的某些国家,别有用心,鼓吹此类东西,靡靡之音将众人熏得迷醉之后,那么伟大的汉语言发展之路,不敢想,不敢想。
我写这部书的时候,也有朋友好心的劝过我,为世俗低头,哗众取宠,谋得生计稼穑,再追梦不迟。我听了,苦笑一声,也感谢朋友的好意。在这个人情比纸薄的现实世界中,所谓的作家良知,确是禁不起狂风暴雨的,人毕竟还要活着啊。在网上看了一位朋友之言,说自金前辈以后,武侠界再无好作品了,我也是有三分赞同的。
大家仿,全民仿,你仿我仿,千篇一律古龙式语言。古龙开创了这风格,他并没有错,错的是你“鲁人窃糟为酒”。看书就如品尝美酒佳肴一样,你天天喝老白干吃红烧肉,兄台,不嫌腻吗?
记得清朝有一位书法家,因为是初中练书法时读的这故事,大意是一位书法家痛斥另一位书法家,(抱歉,我太累了,懒得去查这二人名字,若能赐之,非常感谢。)说:他的字虽好,一笔一划皆是仿古人的,哪有一笔是他自己的啊?我的字或许比不上他,但每一笔却是我呕心之作。想起这则故事,我有两种感慨,一是创新是好的,但没有扎实的功底,胡乱创来,便不好了。二是仿古是好的,但仿得入了魔,出不来,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