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观四杰(7 / 12)
句时,突然馆外一人高声叫道:“扬州范文同,前来请教大观四杰黄和旭先生。”众学生听得一怔,孙玉喜向旁边王博悄声道:“王师兄,这范文同号称扬州三明书院第一讲书,据说学富五斗,才华渊博,此次有备前来,只恐黄先生今次要被搞得灰头土脸了。”王博低声道:“且不管先生胜负,反正有得热闹可瞧,总是乐事。”孙玉喜点头称是。
原来旧时书院,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便是讲书之间的踢馆,这敢于踢馆者,不但学问要好,还要能知已知彼,了解对手的根低,倘若对方学问高过自己,不识相的打上门去,到时输得灰头土面,此后便难在该处教学,名声也颇不好听。而范文同今次前来踢馆,意义又不相同,是在课堂之上,面对众学生一对一的较量,完全不留后路,试问若无必胜把握,又岂会如此行事?故此孙玉喜才说黄和旭麻烦到了。
黄和旭一听有人点名挑战,略一沉思道:“请进。”话音刚落,一青衣文士走了进来,伊愿见那人颧骨高耸,眼神犀利,一副大有老子天下第一的神态,顿时心生反感。范文同行至堂内,在圣人像前鞠了三躬,转身向黄和旭道:“末学请黄先生出题。”黄和旭道:“远来是客,不才候教。”范文同道:“若论经史文章,各人见解不同,古云文无第一,实是难分高下,现下咱们化繁为简,专比对联,易分强弱,不知黄先生意下如何。”黄和旭道:“请赐教。”虽然嘴上说出赐教,但心下实是忐忑,黄和旭在大观书院以通晓经论见长,对于对联,确非最强。而范文同在扬州文坛称雄一时,对对联正是他第一所长,以已之短,迎彼之长,实是无奈。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范文同道:“末学便以窗外这杨柳为题,上联: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这一上联粗看上去虽然对仗不难,遣词也较通欲易懂,但此时正值暮春,写景抒情,意境幽远,颇不易对。黄和旭沉思片刻,听得馆外洗砚池中青蛙啼叫,灵光一闪,应道:“青草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下联对仗工整,同时将范文同比成青蛙,联藏双关,以守为攻,对得精妙。范文同赞道:“黄先生果然不愧为大观四杰,不过末学还有一对,请赐教。”黄和旭道:“请。”范文同略一思索,吟道:“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鹿鸣席首,先生我乃摘星汉。”范文同刚将上联吟完,学生中不禁有人叫出一声“好”来。
这首上联,气势宏大,联内之意我非蛙虫可比,乃是上得青天摘取星辰的英雄好汉,原来这范文同曾中过江苏乡试第一名,在发榜次日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