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观四杰(9 / 12)
旭,反被讥讽,神色再不悠闲,暗忖:这黄和旭素来擅长经史,士林尽知,不想今日对起对联来竟然毫不含糊,自己向以对联称雄,徜若今日被这厮赢去,不说在杭州士林界颜面尽失,便是扬州文坛,只怕也颇不好看。当下苦思良久,灵光一现,心道:若要难倒这厮,除非用王荆公当年三难苏东坡的对子不可,当下润一润喉,沉声道:“咱们江苏镇江府,古名铁瓮城,城外有金银玉三山,当年荆公先生曾以此作联难过苏学士,联曰: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现下你我二人都来应对,若是黄先生才高一筹,末学便再无话说。”
黄和旭适才连对两联,若非伊愿提示,只恐此刻早已败北,现下又要对王荆公三难苏学士的第三联,这第三联正是王荆公三联中最难对的绝对,虽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北宋距今,名士大儒出了不少,王荆公的一二联已然有人续上,但第三联却终是无人能对,试想以那名满天下,才高八斗的东坡先生尚且被难得半生困闷,更何况自己,顿时惊出一身冷汗,迫于当前形势,只得硬着头皮道:“请。”范文同道:“我对下联:火焰峰口,日月星熠一胜境。”范文同此联,将“熠”字作本义:光耀、鲜明讲,形词名用,虽然理解上有些麻烦,但对仗还算工整,他以日熠、月熠、星熠、火熠四光,比喻火焰山为一风景胜地,对得虽是有些牵强,但终究说得过去。
黄和旭一闻此联,左思右想总是词穷,他早年便知此联,彼时也曾苦思冥想,查书询友,至今日也未对出,何况此等仓促情形?方待出言认输,黯然离馆,突然一人在堂下大声道:“范先生,王荆公此联虽然有些难度,但昨日我家先生在苏堤之上已为我等作过详细解析,此刻不劳我家先生费力,我便读来与你知晓。我家先生的下联是:夏柳枝头,秋冬春时四佳景”。众学生初闻范文同下联,虽觉略略工整,但将鸟兽不至的火焰山做为胜境来对,终觉欠妥,此刻一闻伊愿对联,虽然柳枝冬日里光秃一条,说是佳景有些匪夷所思,但枯败却也别有一番滋味,已然大大超越范文同。王荆公此联,难在金、银、玉、铁皆是矿宝,刚好金玉银三山上都有佛寺恰合成宝地,“山三”二字同音,一为名词,一为量词,极其难对。现下伊愿春夏秋冬四时与杨柳枝合成四时佳景,对得甚是贴切。
范文同突闻一学生应对王荆公绝联,大吃一惊,待听得伊愿将下联说完,高下之势已见分晓,范文同以对联纵横士林界廿年有余,不想今日被一少年学生比了下去,顿觉老脸无光,无奈之下,只得道:“扬州末学范文同,不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