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重出江湖(中)(2 / 4)
朕未守诺,害苦了侠义盟,伊震云如此对朕,想来也是因果报应。朕不怨他人,唯恨不能中兴大明,为天下苍生谋得福祉。朕去后,卿请告诉伊震云,勿伤及我朱家子孙,朕在泉下,也感激不尽。”
冯仁木闻言,泣不成声,正欲劝慰皇帝,突然一人轻轻道:“陛下,臣堂弟犯上作乱,罪大恶极,臣犯了管教不严之罪,特前来向吾皇请罪。”皇帝神思恍惚,已至弥离状态,突闻伊愿之言,竟然清醒过来,精神大整,喜道:“御弟,天不负朕,终于见到你了。”伊愿跪在皇帝龙榻前,泣道:“陛下,臣万死,未及时前来救驾,让陛下受苦了。”皇帝执着伊愿双手,笑道:“御弟,你来了,天下苍生有望了。朕有要事交待于你,快快起身听宣。”伊愿站起身子,躬身聆听,冯仁木拟诏。皇帝喃喃道:“太子年幼,着伊愿、张濯、冯仁木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直至临朝听政至。伊愿赐封为英诚王,赐终生尚方宝剑,可上打昏君,下斩奸臣,有先斩后奏之权。张濯起复为内阁首辅,肩负中兴大明之责。冯仁木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任东厂提督,负责皇儿及皇宫安危。……”
皇帝陆陆续续述完遗诏,此时侠义盟群雄和文武百官,在李凤山的带领之下,已将宫中伊震云手下一干反贼,清剿干净,砸开兴庆宫门,来到宫中迎驾。李春福和宋应功扑到龙榻前,失声痛苦,皇帝奋起最后一口气,说道:“诸爱卿不必伤悲,朕自来多疾,已知大行之期不远,故而特令伊冯二爱卿,传朕遗诏,尔等不可沉溺于伤痛,应辅佐幼主,中兴我大明。务将番邦倭寇,全逐出朝鲜国境,结两国万世友、好……”突然头一歪,龙驭宾天。百官和侠义盟群难见皇帝驾崩,无不泪流满面,痛哭哀嚎。
碧蹄馆一战后,日本士气大旺,有卷土重来,将明朝联军逐出朝鲜之势。国事紧急,当下由冯仁木将皇帝遗诏在洪庆宫向百官宣读,读毕,由李春福主持皇帝丧事,并即将张濯夺情起复,擢为内阁首辅,主持一应国家大事。伊愿乃皇帝御弟,又被赐封为英诚王,系幼主王叔,张濯未入阁之前,主持朝中军国大政。
李成玉回到平壤休整,暂时不能收复王京汉城,却急坏朝鲜国王。但李成玉仅仅是辽东都督佥事,碧蹄馆一战后,精锐损失太甚,短时间无法恢复。若要明廷起大兵入朝抗倭,须得再派使者前往北京面奏。前次派其子海河君李津出使大明,在山海关外无名山谷,险些被张策杀死,李津勇猛过人,面对倭寇侵略,现正在清州城附近,率领民兵与日军作战,无暇出使大明。朝鲜国王正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