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槐氏害人反害己(1 / 5)
第三十四回,槐氏害人反害己 寇潜蒙冤入牢笼
仁和县的学馆里,老先生在给学生上课。寇云龙、曹文豹等十多个学生听讲。
老先生讲完课对学生说道:“我给你们出几道题目,可以在这里互相研讨。三天之内,必须交上答卷。要引据论证,条理清晰,笔墨流畅。一,为臣者,何以为‘忠’?二,为子者,何以为‘孝’?三,孔子曰:‘益者三友’与‘损者三友’指的是什么?四,秦始皇因何能把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吞并,统一为大秦帝国?你们可以讨论了。”
学生们仨一伙,俩一块的讨论着。寇云龙和曹文豹在一起。
寇云龙道:“我认为‘忠’,应该是指对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而言,并非仅对君王一人。其实,这两者是统一的。如果,不分是非,惟命是从,就是愚忠。愚忠是不利于社稷安稳,江山牢固,百姓安居乐业的。愚忠对帝业同样是有害的......遗憾的是,当政者往往看不到这一点......为此牺牲的有识之士,大有人在......”
曹文豹道:“对,这‘忠’字,真值得研究。各朝代的开国皇帝,那个是忠于前朝皇帝的?果真如此,就不会改朝换代了。”
寇云龙道:“是这样。所以,‘忠’应该是有前提的,就是君主能真正代表国家和民众利益时,臣子的‘忠’才有意义。”
曹文豹道:“对,做臣子的,就要像魏征那样,无私无畏才好。”
寇云龙道:“可是,皇帝并非都像唐太宗那样,肯纳臣谏......”
曹文豹道:“你怎么理解‘孝’?”
寇云龙道:“‘孝’是指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奉养和顺从。也就是说,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奉养和顺从就是‘孝’。”
曹文豹道:“对父母的尊敬、奉养是应该的。这‘顺从’就值得研究。如果父母的主意不对,怎么办?”寇云龙道:“只能无条件的服从。”
曹文豹道:“否则就是不孝?”寇云龙道:“当然。”曹文豹道:“我们还以唐太宗为例,他父亲并未立他为太子,他却违背父亲的意志,杀兄夺权,逼父退位,自己当了皇帝。这算什么?”
寇云龙道:“我认为,对他父子关系来讲,不能算孝。但是,对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也许更有益,因为他的才干远优于他的父兄。”曹文豹道:“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曹文豹道:“你说说‘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