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走风尘失书贾祸(2 / 9)
乐行奉伪忠王命,与两个同党,三路会兵夹攻陕西,叫这杨文焕赶紧到准上避祸。小人是这本地的老百姓,只盼本地别再遭劫,倘若长毛子再来了,哪还能活?遂把这封信收起来。暗缀着这人。他在潼关厅左近落了店,小人一想这事关系重大,故此到大人这里来告密举发。”
说到这里,从怀中掏出一个纸包,递给了护兵,护兵呈给了守备武建勋。
武建勋听这阮松一番话,深为惊讶,从护兵手中把纸包接了过来,打开一看,这封信封皮上写:“华阴县龙潭街,杨二老爷杨文焕升启”,下款是:“道隆自临淮关拜缄”。
封口已经拆开,遂把信笺抽出来,从头细看,好一笔行书苏字,写得笔走龙蛇,苍遒劲古,上面写得是:文焕仁兄青鉴:湘江分袂,三载于兹,每忆丰仪,时深渴想。
当年弟困厄穷途,非我兄慷慨解囊,贱躯早填沟壑,每念热肠侠骨,令弟没齿难忘。
弟连年奔走风尘,依然故我,唯贱躯粗适,堪告故人耳。
闻忠王令张乐行等,会兵三路夺取关中。
我兄所居,适当其冲,似宜速作趋避,免罹兵燹。
见信可速偕宝眷随小徒华云峰暂来淮上,时机迫促,万勿迁延。
弟有要事羁身,稍事躯挡,或当亲赴关中,躬迓行旆也。
把握匪遥,不复缕缕,书不尽意,敬请钧安并侯潭第清吉弟王道隆顿首守备武建助把信看完,眉头紧皱,暗想这事颇有些棘手,信中并没有通敌的字样。
不过临淮关一带,已陷入贼手多时,怎么倒要到那里去避难?
捻发盘据之区,我军全派有暗探刺探贼情,李秀成既有取关中之意,怎么我军一点风声没有?
这写信人不过是个平民百姓,怎会知道这么清楚?
并且对于发捻的称呼显有尊祟之意,杨文焕跟王道隆莫非有重大嫌疑?
武守备一端详这告密的阮松,双瞳闪烁,面露惊惶,已大半猜出他得这信的原故,遂和颜悦色向阮松悦道:“看不出你是一个平民,对于地方安危倒这么关心,实在难得,只要不是挟嫌诬告,能够仗义举发,消弭隐患,一定给你厚赏。这个下书人现在住哪里?”
阮松答道:“这人就在潼关厅附近的福星店住着哩。”
武建勋又问道:“你上营盘来告密,你为什么不到本地方官厅去告发呢?”
阮松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