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将军府陈冤奇柬(7 / 11)
多隆阿将军急忙站起来,向书案这边走来,一到书案前“咦”了一声,伸手就拔来那只铜镇纸。
往起一拔,竟没拔下来,二次握住了,手上用力往起一提,把铜镇纸提起来,把那大官封的信封拿在手中。
将军随手把信打开,抽出信笺来,就灯下一看,只见这封信写着是:大将军麾下:将军率王者之师,荡平发逆,数千万黎民各安生业,免罹涂炭之苦,皆拜将军之赐。
惟提督吴大业,不能体将军爱民之旨,辜负朝廷爵禄之恩,坐镇潼关,横征暴敛,舆论沸腾,怨声载道。
其恶迹昭昭,有目共睹。
华阴富绅杨文焕,为簪缨世族,诗礼家门,曾出仕江南,十年作吏,两袖清风,想将军定耳闻其名。
近年闲仕家居,读书课子,与人无侮,与世无争。
而吴提督竟以勒捐不遂,诬以通匪之名,阖家被逮,籍没家资。
吴提督严刑取供杨文焕惨被淫刑。
以一介文人,何堪荼毒?
现已体无完肤,奄奄一息。
诬良为盗,出自统兵大员,人神共愤,天地难容。
民子不敢妄沽侠义之名,实以身受杨氏再造之恩,目睹蒙此奇冤,宁冒重嫌,甘尝斧钺,为待死之囚呼吁。
将军即执路人而问之,亦能廉得其情。
吴提督已具杀人灭口之心,杨氏阖家朝不保夕,叩求将军,慨发鸿慈,为杨氏昭雪沉冤,毋使六月飞雪,三年不雨,复见于将军治下也。
再启者,民子粗通武技,浪迹江湖。
路经匪巢,侦得捻匪大举窥秦逆谋。
唯捻酋等深畏将军用兵之神,姜汰陵等竟袭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故智。
扬言倾全力直扑潼关、武关,紫荆关,别以奇兵,乔作流民,间道渡函谷关,风陵渡。
与潜伏武帝山之回匪,暨禹门一带之凤尾帮枭匪会合。
内扰长安,使腹背受敌,动摇三秦,席卷大河以北。
此种狡计果售,窃恐若千万黎民难免死亡流离之苦。
民子一介庸愚,本不敢妄预戎机,以感将军视民如子之义,心所谓危,难安缄默。
望将军速遣干练将弁,秘查豫陕交果一带,是否有奸民捻匪混入,及武帝山之匪,禹门一带之枭匪是否属实。
俾将军早为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