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回 唇枪舌战怀宿嫌武力决雌雄(7 / 16)
犯帮规之人,不过因为他尚没缴还票布,武某不得不承认他是凤尾帮坛下弟子,他所惹起的事,武某也只有全份承担。掳劫淮阳西岳两位高足虽是他们措置失当,可是敝帮已有多人死伤在贵两派的手下,现在所被掳劫的两位高足,既已由王老师和庵主带回,总算毫发未伤,两下里足以相抵。武某想,两下里的事,全由过去的事积怨难解所致。武某的意思,最好从今日一会之后,各自约束门人,不让他再生抵触。可是武某仔细想这种事,敷衍一时尚还可以,打算长治久安,只怕仍等于空谈。莫如我们划出界线来,我们凤尾帮把安徽、河南、陕西、直隶一带的各舵全数撤回,只准我们凤尾帮由浙南主坛起沿长江中下游布道开坛。淮阳、西岳派,也只许由淮上清风堡起,往大河南北,山左右豫陕一带,传徒布道,两下里无论何时不准越界传徒行道。这么一来,两下里各行其志,各不相扰,彼此各凭本门的力量在江湖道上立足,谅不再发生事端了,拙见如此,王老师和庵主以为如何?”
鹰爪王不假思索的立起说道:“武帮主,这种办法,倒是想得周到。只不过这么办,若搁在平常商民身上,倒足以息争端,保全一切。只是我们武林中在江湖道,不知甚么时候发生事故,我们是以师门所学完全把一身许与江湖,讲究天地吾庐,到处为家,哪能限定了哪一省、哪一地,是我们行道之地?这种办法,于我们太不相宜,恕王某不能从命。”
说到这里,复向慈云庵主道:“庵主认为武帮主的意见如何?”
慈云庵主怫然说道:“这次武帮主所说的划界传徒布道,只宜对淮阳派掌门人要求,似不宜连同我西岳门下,也这么牵强的招在一起一概而论。因为淮阳派与贵帮的纷争已非一日,旧怨新仇并为一事,尚还可谓免去将来的意外纠纷。我西岳派与贵帮从无一些牵缠,也没有丝毫嫌怨。贫尼自掌西岳门户以来,以掌中镇海伏波剑行道江湖,只与那多行不义、积恶难返的江湖道,结了不少深仇大怨,与凤尾帮是井水不犯河水,各行其道。小徒杨凤梅,为华阴县杨文焕施主的女公子,杨施主是簪缨世族积善之家,杨施主游宦江南,更是两袖清风、爱民如子的好官,我们江湖道中说来,全有个耳闻。我西岳门下,历来不收方外的弟子,只为这位杨施主乃是不着相的大修士,与佛早结福缘,所以贫尼破例把她收入西岳门下。潼关将吴剥皮觊觎杨施主的富厚家私,遂致藉宵小好人陷害之便,趁势图谋,遂使一门良善,陷入虎狼之口,这实在是天人共愤的事。我们寄身江湖道的武林中人,凡有血性,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