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八章品茶论经张肇基抛砖引玉(2 / 8)
精品!”
大伙儿也都跟魏锦文一样,抿了一口茶,喊道:“好香的好茶!”
喝完了第一杯茶,魏锦文对珍儿说道:“谢谢太太献茶!”
珍儿腼腆地笑着说道:“亲家舅舅别客气!应该的。”
杨翰祥喝了一口茶,说道:“中国的茶道讲究的就是淳朴廉俭、优美怡然、礼仪和谐,要不然的话,就没有了韵味了。它还讲究一个一起喝茶的人数。人不能多也不能少,恰当就好。要的是氛围。”
张肇基听了,笑嘻嘻说道:“看来你们都是内行。我是班门弄斧了。惭愧!惭愧!悉听教诲。”
杨翰祥又文质彬彬地说道:“亲家老爷,中国茶道可是一直有着七艺一心的说法的。那就是艺、德、礼、理、情、学、道等七种义理。核心是一个和字。和为贵也。茶之七种义理,其实都是围着这一个和字而来的。可以说在中国的茶道中是蕴含着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的处世哲学的。她跟我们儒家的祖先所提倡的中庸之道可是一脉相承的。”
张肇基接话说道:“我到了礼拜天拿出一套茶具来把玩喝茶,无非就是跟兄弟们消遣,根本就不知道还有着这么一些学文的。咱们老太太对于茶道好像有她的一番说法。我和老太太喝茶的时候,老太太总是说饮茶是有德之事,不可轻易为之。尤其是按茶道礼仪喝茶,那就规矩更大了。必须焚香起始,方可起火煮茗。喝茶之时须修习静心。最好还要和几个信念相同的人一起喝,等等等等。”
魏锦文接话说道:“亲家老爷,老太太这是在跟你谈论禅宗之茶道哇!老太太是信佛的。茶圣陆羽本来就是和尚出身。据说他三岁起被养育于一座寺院里,九岁学佛,又遇上了一个和尚朋友,陆羽就跟着这位师傅学习煮茶技艺。经过多年研习,他四十八岁时写成了茶学专著《茶经》。就此而言,既然《茶经》出自僧人之手,我们中国的茶道也就是来源于佛家之茶道。要是没有中国的佛家之茶道也许就没有中国今日之茶道了。我们中国的僧人对于种茶、制茶、烹茶、饮茶都是有他们的一套经验的,流传到了世俗社会,也就使得我们中国今天的茶道都带了那么一点儿佛气了。”
杨翰祥说道:“亲家老爷,禅宗茶道本来就是讲究茶佛一味的。坐禅时为通夜不眠而喝茶,满腹时为帮助消化而喝茶,欲念不安时为抑制欲念而喝茶。这茶有此三德,中国的僧人也就特别注意种茶和培育优良茶种。我们全国各地著名的寺院都有着良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