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忆昔朝今 第一章 西湖孤雏(2 / 6)
是同醉后的舒心,其眼中的温柔,浓浓堆积。
忽然,少年动了。只见他挺拔的腰杆异常挺直起来,迈着不急不徐的步子,向竹丛中走去。
竹丛被围在绿柳中,竹柳映衬,少年置身其中。脸上又换了另一副神色,有凄苦,有不舍,有无奈,有兴奋,更有温柔与坚毅相融的魅力。
他双眼注视前方,像要透过竹柳的障碍阻隔,穿过时空,回到他从前的一切……
在襄阳,说起李家,没有人不知道,也没有人不夸赞几句。那种夸赞是不带任何虚伪甚或奉承,它完全是一种敬佩和感激的心理。
襄阳李家,以儒医两绝盛誉于襄阳。若有人说,襄阳谁的学识最深,非李家老家主李宗然莫属;而说起襄阳的医术大家,李家的几位当家人无不是其中好手。
襄阳李家,医儒传家,已有近二百年了。在襄阳,李家给人的印象和影响,不仅是李家的学识与医术,更多的是李家世代为襄阳百姓的生活乃至襄阳的发展无私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仕途,或为进一步充实自己的学识,不知凡己的襄阳城官宦之家、中富之家以及贫家子弟到李家求学,李家从不拒绝。对于家境特贫的子弟,李家甚至免其费用。
当哪家遇上天灾人祸,无以生计时,李家常济助这类家庭,给予其粮食度日或资金支持其营生。
为了给百姓带来更大方便,李家出资在襄阳城外的清水河上修了一座桥。从此,襄阳百姓,出城南下,不用再渡船转行或转道东南几里外,绕过河南下了……
难道人善真被人欺吗?如果一个人或一个家族做了太多的好事,成了不想成名而成就的名望,难道连天也嫉妒吗?
少年的心思仍在辗转不定。
五年前,一场大火让整个李家成了废墟,少年从此失去了几乎所有的亲人。大火是在刀光剑影中,在燃尽一个个倒在血泊里的亲人的身体后熄灭的。
少年不记得贼人的形貌,因为那是一群蒙面人。整个过程几乎没听见一个人出声。少年人躲在地下密室里,能听到的仅仅是:“禀统领,银字九号属下王七已遵令完成任务。”
“好,收队,回盟!”
那时,少年年仅十二,在倾听到祖父、父母、叔叔等一声声被割断喉咙离去的声音,少年只能紧搂他的已有七年的伴侣,他的莹儿妹妹。他不是不想冲出密室,而是父亲的话让他不得不让他年幼的心灵承压家族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