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忆昔朝今 第二章 昔日武事(4 / 8)
是,在以后的漂泊岁月里,他勤耕不辍。
他的气质不断的变化,他的心胸也越来越辽阔,他有容纳一切的感觉,他微笑着。
随着少年天儿从那本书最后一页上的经脉运行中所获得的感觉的逐步加深,他深深体会出那几处穴道处经脉交叉运行对整个周天经脉运行的作用。
从那经脉经过那几处穴道时的冷热感与交叉汇合后的清凉舒适之感来看,经过五年来的感受与体验,加上他对医术基本常识的造诣,他可以非常肯定的判断,那经脉运行轨迹虽然特异,在沿着经过那几处穴道前,也没有什么感觉特别之处,只是凭着意识指导经脉的运行路线罢了。但在经过那几处医家几乎从不重视的穴道时,竟产生了微热与阴冷的感觉。当然,冷与热都不会太剧烈。那只是感觉上而言,好像是因为那几处的穴道突然降低了温度,反而凸显了原先的经脉温度。
由于随着经脉运行经过穴道的增多,从经过那几处穴道中的一个后,一股经脉中就含有了那温差产生的微热与微冷之感;而又因为人体内部的构造,经过那几处穴道的经脉,几乎成为两股并行的经脉。这两股经脉都分别经过两三个穴道后,各股经脉中的热感与冷感积累起来。在这两股经脉在同时经过最后一个穴道交叉而过后,在最后一个穴道处达到了两股经脉中热感与冷感的交汇,而那时交汇后的感觉却是清凉舒心异常。而那最后的一个穴道,即是丹田之所在。因此,随着经脉运行修习时间的增加,而在丹田处的清凉之感就越强烈。久而久之,那清凉之感就会有如实体,以那两股经脉交叉处的穴道为中心,形成圆状。平时,不练习时,那清凉圆状体,就散入经脉中,而意识指导经脉运行后,又能重新聚回丹田。
实际上,从医家来说,这就是所谓的阴阳调和之状;而就道家而言,也是阴阳相持的结果。
佛家对此也有一说,其主张无相为体。佛有三十二相,针对成对出现的实相,佛有三十六对法,以正相中的互相依存之道。阴与阳是对法之一。
这里所说的意思就是,修禅之人,对人与自然中阴阳现象的认识及修习,也以保持平衡、互相依存为基本修持之法。
孤阴孤阳不生不长,阴阳互济才能滋生无限生机,这与天地、明暗、长短、大小、高下的统一道理相同。
那几处穴道应该有两种性质,当一股经脉沿一边的几处穴道运行后,由于温差产生了热感;而另一股经脉沿另几处穴道后,产生了阴冷之感。这相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