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忆昔朝今 第二章 昔日武事(6 / 8)
西湖,就走马观花,直入梦幽厅。
五年的江湖漂泊,他喜欢上了闹中取静。
现在不同了,他已将以前的一切回忆了一遍,那记忆中虽有太多的凄凉,但也不无很多令人振奋的地方。
尤其,他坚持不懈地的经脉运行修习,使他的心境越来越恬淡,越来越辽阔。
十七岁的他,心智虽然还未达成熟之境,但五年的流浪经历,从小受到的家教以及所修习的“健身之法”,使他对事物的看法,已不是一般少年人所表现的那般。他知道经过的事情就不能避免,伤心与高兴已属过去,人真要面对的将是现在与未来。
午后时分的他,心境已完全融入西湖那山山水水之中。
目前,他虽然称不上饱学之士,但人文与历史的欣赏水平还是有的。
西湖,果然不凡,真不愧“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脍炙人口之佳地。
西湖,在杭州城内,旧称西子湖、钱塘湖。汉时传说湖中时见金牛,谓为“明圣之瑞”,故又有明圣湖、金牛湖之称。
唐时,因湖在城西,通称西湖。孤山峙立湖中,苏堤、白堤把湖面分为五个部分。环湖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即所谓“三面云山一面城”。
环西湖山峰虽没有一般大山的高度,但无不秀丽挺拔,势若万马奔腾,真应了一句赞誉“群峰来自天目山,龙飞凤舞到钱塘”。
少年天儿沿湖游目览赏,但见花木柳竹,恰到好处;群山之中,穿插着泉、池、溪涧,点缀着亭榭、楼阁、宝塔、石洞。
西湖不是纯景之地,历代不知有多少闻名天下的人物埋骨于湖畔,其肃穆气氛可见。
湖光山色,千古风情,令多少人流连忘返。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风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也许正是此时此景之写照吧。
这时,少年天儿,沿着一条圆润平滑的碎石铺就的小路向一座不高的小山丘走去。来到丘前,拾级而上,曲曲折折,已踏出五六十级。
这座山丘虽没什么名气,但因其有纵览全湖的望湖亭,而不知哪个人因亭而给此山丘取了一个名字:“湖亭山”。
实际上,此山虽也景致不错,但远没有“西湖十景”那么让人迷恋。相反,山上“望湖亭”却是文人墨客游子佳人的必至之地。
“望湖亭”因其既能窥西湖全貌,又是游人易登之故,所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