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忆昔朝今 第十三章 堤桥之悟(3 / 6)
产丰富,百姓足食。”
南宫品说道这儿,话锋一转,又接着向南宫心菲说道:“小妹,这下你可明白这座石桥为何比现在的水面宽度长上一倍有余了?”
“那当然了,现在看上去石桥比河面宽上一倍多,但等水涨到第二层岸堤处时,河面已有八丈来宽。要从一般的河道来看,桥还是不需要长达十长有余,只不过,这条北汝河是洛阳府境内沙河的最主要支流,因此,为使它一劳永逸,将石桥才建得这么长。”
“菲妹,这座石桥之所以这么长,应还与桥的本身结构有关。你看依照桥的弧度,桥的两边应该都有三对桥墩。如果,各将最边上的一对矮桥墩拆掉,并将石桥改建成七八丈来长。这样不仅影响石桥的美观,并且使桥面坡度太大而不利于行走的同时,也影响到石桥的坚固性。”
“不错!笑天说的事理,的确如此。那两层岸堤间的弧度和这座石桥的构造都是同样事理。”
说着,南宫品话声顿然变得低沉,接着徐声吟道:“事依理立,理假事明。理事相资,还同目足。若有事而无理,则滞泥不通。若有理而无事,则汗漫无归。欲其不二,贵在圆融。”
当南宫品低声吟完这段隐含禅机的话后,他与李笑天都陷入了沉思。
南宫品沉思的是,他这才明白在他十二岁时,“少林四僧”之一少林罗汉堂首座悟元和尚临离开南宫世家时,对他说的这一段话。
虽然在这七年里,他在温习悟元和尚传授给他的经过变化后的少林绝学“拈花指”时,也曾想过几次,只不过当时这段话只在脑中一闪而过。如今,有李笑天分析石桥的弧度与其美观和结构的关系,再联系北汝河两层岸堤间弧形斜坡对减轻水压的作用,他顿时明白,悟元和尚告诉他那段话的真意,是叫他以后行走江湖时要明白事理,事事以理为先,顺势行事,才能诸事通融,以成大器。
而李笑天心下想的却是那段话中的禅机,他突然想到为何只有那样结构的石桥才是既美观又坚固,又为何有了北汝河两层岸堤间的一段圆弧斜坡,才能更好地减轻水压呢?这就是圆融之效?难道有了圆通之道,就能诸事佳成?
他正在沉思中,又突然想到了那本《一切在我》中的一段话:“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他早已将《一切在我》中的禅道之言记得滚瓜烂熟,只字不漏。而《一切在我》这本书也早在他流浪江湖第二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