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 部分(2 / 7)
然而小须弥寺中平静异常,除了香炉中的未尽草香明灭可见,整个寺院漆黑一团。
甚至连值更守夜的人也不见踪影。
当然,公孙长亦没有见到木剑通。
抑或寺中人已然熟睡?但公孙长却不能挨门进去寻找。
当夜,公孙长就在木剑通僧房中稍作休息。
约莫五鼓时分,天刚蒙蒙亮,公孙长掠出小须弥寺直奔昨日离开的河边。
公孙长决定沿河向下游寻去。
他相信,如果一点眉受伤落水或被人救起,或被人捉去,总该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寻。
然而,令公孙长意外的是,一点眉会在他想不到的地方出现。
那就是湘州的鸿福楼。
湘州南城有一家药店,名曰回春堂。
回春堂主人姓李名济安。李家世代行医,城内城外名头极响。传到李济安这一代,更是声名鹊起,方圆几百里的患者都慕名而来。
这李济安,不但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富人求诊,从不多收一分一毫的诊费和药费。有人心存感激多赠以钱物,均被婉言谢绝。穷苦人家寻医问药分文不取,遇到重病者常常吃住全免。
由此,人送大号“妙手李”。
妙手李为人谦和,诊病制药更是严谨,自己大凡能采到的药材,都亲自上山采寻,亲自炮制。不能自己采的,购买原料时也是精挑细选,从不以次充好。
是故,妙手李有个习惯:每月中旬都要到青萍山或者更远的山中采药,少则三五日,多则十余日。
妙手李五十二岁,膝下三个儿子,最小的一十五岁,名唤李时珍。
这孩子从小跟随父亲,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中医一道钟情有加。尤其对草药的记载信息诸如出处、药性、采摘季节、用途等产生浓厚兴趣,遇到哪一味药有疑问,经常是打破砂锅问到底,有时竟让妙手李都无言以对。
由此,妙手李对小时珍格外下功夫,外出行医,在家坐诊,上山采药,采购药物都要带上他。正因为这样,李时珍年方十五岁,一遍识中药,尽通药性药理,甚至一些常见病例,他亦能对症下药,且能药到病除,被邻里称作小神医。
事实上,这个小神医,长大以后成了大神医,还为皇帝老子诊过病。当然,稍有常识的中国人都知道,这个李时珍最大的贡献就是整理出了冠绝古今的中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