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长安二年(4 / 6)
随了白老爷外公的姓,现在白老爷年届六旬也没子嗣,不过他们家的怜儿小姐,公子好该记得吧?”
许琼早先一听“白家”,想着说不定还是自己前身“白英才”的亲戚,不过听下来却又变了,原来这个白家,起先并不姓白,现在六十无子,定然不可能是“小白”的前辈了。
心念稍动,却又有一阵计较。因为许琼本来对“穿越”这件事一直没得踏实,现在有人交谈,更是一字一句不肯漏过的听在耳内,再详加分析。
雨宁所说的话中,本来暗含着许琼与白家小姐的关系不一般,许琼却已把自己定位的很准确:自己是小孩。便不为其所动,而且白家小姐也应该是小孩,便愈发不放在心上。不过,听雨宁说父亲曾在“台院”做过官,许家和白家又都是“士族”,立刻认识到一个严重至可以改变自己一切猜想的问题。
自己所扮演的应该是一个部分失忆的样子,应对自己所处的大时代和生存环境仍保留着记忆,所以应该建立一种年代感。而自己本来认为所处时代是周朝的,可是“台院”、“士族”这两个词一入耳,立刻就不再是同一种感觉了。
“士族”现象是从东汉时期起源的,经历魏晋南北朝,没落于唐朝中后期。
“台院”则是“御史台”的一个部门,御史台最初分为台院、殿院和察院,后来虽然多次更改机构名称,不过三院的老名字还是为人所熟知的,特别是台院,几乎御史台的下设机构改名之后都叫什么什么台,快成为统称了,御史台始于南北朝,到明朝初期朱元璋登位,问他的手下御史台是监察什么的,手下大臣回答说“什么都察”,于是便被朱元璋改名为“都察院”,当然这些是当年小白的法制史老师开的玩笑,不过却可以有效的加深记忆。这都是《中国法制史》和《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学过的内容,作为许琼前身的老本行,又是司法考试的内容,自然记得再清楚不过。
这两个词同时出现,只能证明现在所处的年代是从南北朝开始,到隋唐的这段时间。
而大福二贵曾经告诉许琼,现在是“大周长安二年”。年号是绝少有四个字的,所以前面的“大周”应该是国号。
从南北朝到隋唐之间的时间内,本有两个“周朝”:北朝末期的“北周”政权,和唐朝武则天时期的“周”政权,这两次国号都会被称为“大周”。
而如果把“士族”这一概念做引申理解,因为这一概念在失去其真正意义的时候也许会变成民间俗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