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兵分两路(1 / 6)
更新时间:2010-1-17 23:39:43 本章字数:5061
北邙山远远不如太行山那么大,许琼从山脚几十里以外的地方就已经知道了。太行山的巍峨山影是可以一直穿过几十里空气阻力到达人们眼前的,而北邙山则远远不如了。
经历了多代经营的名城洛阳,在唐朝一直只是陪都的角色,,而武则天登位以来为了表示她与李唐王朝的不同之处,往往连续几年住在洛阳,长安反而成为了附属。
三人几乎是一言不发地从洛阳经过,照李天霸看来,公子选择从洛阳路过应该只是为了看一眼罢了,进城前还神色如常,出城则开始忧心忡忡,定是在城中回忆起了什么。
许琼确实回忆起了一些“往事”,却与洛阳城的本身无关。他想的是,如果日后李隆基登极了,他也开始实现自己计划的话,那么都城是不是应该仍旧定在洛阳而不搬回长安。这与他个人对于城市的感观并没有关系,而是洛阳终究比长安离大海近些。
可是都城设在哪里的学问很大,如果设在长安,最大的优点自然是防范西北的少数民族势力向中原扩张的作用更大,长安离西北的几个大都护府更近,便于调度,而洛阳水运终究发达一些,再往东面迁都也更容易一些,并且再往东也就没什么可做都城的大城市了。而这个时代不管是蓟州北京还是金陵南京都还没有达到日后的那种繁华程度,很难作为都城存在,上海更不用提,真要为了海洋着想的话难道要迁都到扬州去?可是回想都城南迁的朝代几乎没有个好下场的历史事实,许琼很难把这种都城南迁的可能性当真。
想不起来,就干脆别想了,反正现在庞大的中国人口还不足千多年后的二十分之一呢,再想扩张也要等人多了才行。不过说到这些跨越千年的发展大计许琼还真是没什么办法,比如说,抗生素如果被提前发明出来了,那么人口的空前增长该怎么解决?他可不是学农业的,并不懂杂交水稻的原理,难道就这么派一批人去南方年复一年的种试验田?毕竟各种科学的发展都要是循序渐进的,就算知道原理也没那么容易实现之,广义相对论他是知道的,一千多年后的人类也是知道的,可是谁负责一夜之间做个虫洞出来?
许琼就是因为进入洛阳城而产生了这么多的惆怅,所以一门进一门出,彻底失去了游览的兴趣。
射月紧紧贴在许琼身边策马前行,看着许琼有些紧张郑重的面容她似乎有些幸福的感觉。
许琼是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