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盘子和瓶子(3 / 4)
黄老先是拿了董凡的‘马上封侯’瞧了起来,瞧了好一会,便放了下来,又看了看碧玉如意的摆件。
“你说的是什么东西?”黄老看完如意,却是停了动作,问董凡到。
“这个啊,这个‘马上封侯’啊!”董凡诧异的说着。难道黄老没看出来?
黄老却是没说话,又拿起过枝盘瞧了起来。看了一会,却是脸色沉重了许多。
“怎么了?”董凡见到黄老看着盘子一动不动的,便小心的问了起来。
“你看看这个。”黄老听到董凡的询问后,便把过枝盘递给董凡。
董凡接过盘也不含糊,仔细的看了起来。越看,他就越迷糊。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难不成这次还捡了两个漏不成?
这个雍正粉彩过枝桃福盘,不管是从雕工,还是粉彩颜色,底足,都和雍正时期的制作工艺想符合。董凡用上了异能,也不好做下判断,因为他还没有准确到那个年代的特征都一清二楚,但看上去,似乎还真是清朝那会的。
“这?”董凡也拿不准了,疑问的看着黄老。
“你跟我来!”黄老并没回答董凡的话,站起来对着董凡说到。
在一边的小华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那个盘子她也简单的看过。听了黄老的话,董凡和小华便跟了上去。
“你看看这对雍正的珐琅彩观音瓶。”黄老带着董凡和小话,走进书房后面的收藏室,小华帮忙打开一个收藏架的玻璃后黄老指着一个董凡经常在这里见到的一对瓶子说着。
这对瓶子在收藏室的一个角落里面,架子里面放着就是这对珐琅彩的观音瓶。董凡记得自己还曾问过这对瓶子来历,但黄老却并没多说,只是说是旧藏。
珐琅彩,我们就算不收藏的人也经常听说。珐琅彩是自康熙朝创烧,均仿铜胎珐彩型。然而到了雍正一朝却是一反他老子的风格。在烧制成的白瓷上直接以珐琅料作画,形成特有的风格,也进而达到有清一代珐琅彩制作的高峰。康雍乾三代之珐琅彩存世量少,且流入民间的时间较晚,民间精品更为少见。由于珐琅彩和粉彩几乎同一时期出现,而且康熙时期有小部分流入景德镇。景德镇之工人将这珍贵的珐琅彩料用在粉彩瓷中贵重的花卉上,故而形成了珐琅彩和粉彩周现于一器的格局。
这对观音瓶差不多高四十厘米左右,做工精细釉水肥而润,画工精美,器型完整,可以说是雍正王朝难得的精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