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往事(2 / 4)
为这笔钱,小华的父亲出事了。博物馆是不可能拿出很多资金给他们来操作的,所以大家都一致觉得要把这笔钱用在最有价值的地方,也就是最贵重的藏品上。
当时有很多东西都是大家自己收藏的,当时人们的情节和现在是不一样的。你要换现在,肯定是说我拿了东西出来了,你得给我多少钱。那个时候大家想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用这笔钱收一个堪称国宝级文物。
随后的时间也自然是在为展览奔走着,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东西是比较珍贵的,大家每次遇到这样的东西的时候都会拿出来讨论,值得不值得用那笔钱。好刚要用在刀刃上嘛!虽然最终都没能用,但大家也都是用自己的工资,甚至自己的藏品等等来换一些值得收藏的东西。
就在小华出世翻过第三个年头后,这对瓶子出现在黄筠书的面前。这对瓶子在当时那个年代也是很昂贵!要知道这不是一个,这是完整的一对,加上这是官窑精品,不论从哪里一点,都可以算的上的很有级别的了。
然而就凭黄筠书的钱,是不可能收到的,加上人家也不要东西,只要钱!于是黄筠书变把这对瓶子给大家看,让大家来决断是个东西值不值用那一笔钱。钱谈不上多,但也说不上少,几万人民币在那个年代是小数目吗?
大家当然对这个瓶子提出了很多问题了,但黄筠书坚持相信是对的,没错!那群人当中,就单论瓷器来说,没人能超过黄筠书,最多也只能说是伯仲之间而已。
事情也本来都挺顺利的,拿了钱买了东西,大家都很高兴。俗话说的是乐极生悲,还是没有错的。经过几年的筹备,总算是在北京博物馆划分了一片区域用来展览他们的东西。在准备出展之前,当然免不了对东西的再一次的确认和鉴定了。
故事也就在这里到了高。潮,经过博物馆的专家等人鉴定后,对这个瓶子的意见不能一致。有东西不能通过,计划自然是耽搁了,重要的是耽搁是小事,可这对黄筠书来说,对瓶子的质疑对他来说,可不是小事。虽然黄筠书也走过眼,但在真正的重器上,可以算得上的很少失手,这次他坚定自己买的是真的。
分歧出来了,自然也要解决,于是大家决定用当时老北京还存在的一种鉴定方式。什么方式呢?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出面请古玩收藏里面的大家都信赖的,有名望的鉴赏家来鉴定。一共是七个人,只要四票支持,那么是真品!黄老也是被邀请的其中之一。
“爷爷,难道你当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