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黄老的指点(3 / 5)
时代独特风格的一种瓷器的名称。主要是由于它的釉色是介于青白之间,青中带白、白中闪青,加上它的瓷胎是极为薄的,最重要的是瓷器上的纹饰等等在迎着光照耀下,里外都能瞧见,这才被称为“影青釉”。至于是不是真的里外都能瞧见,董凡还没把玩过,这个我们就不做深究了。但至少也说明了,它的胎是很薄的。
说起这影青釉,董凡还有过了解。一个是因为在拍卖行见到的卖出的去价格还不错,还一个是颜色董凡也比较喜欢。影青釉的釉色主要分为两种的:一种白中闪淡青色,厚的地方则是闪深绿色,莹润精细,晶亮透彻。董凡在拍卖行见过的就是这样的颜色。古人把这样的叫做“假玉器”,有晶莹如玉的美称,由此可见颜色是多么的漂亮。第二种则是淡青闪黄,董凡经过了解才知道,这样釉色的影青釉的瓷器才是最为大量。
不过,就算是宋代影青釉,也是有不同的。北宋出现,和南宋的盛行就是很有区别的。这点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文物上都能体现的。因为时间的变化,技术的变化,当权者的喜好等等,这些都不可能是保持不变的。在北宋前期影青釉的釉面多光素无纹,正烧和覆烧都有。到了北宋中期以后,出现刻花、篦点、篦划和印花装饰,也有少数贴塑。而到了南宋的时候盛行印花,盘碗多覆烧,纹饰题材等等都有很大的不同。
当然了,影青釉也不只是宋代才有,只是说宋代的价值相对来说更有含量。元代也有影青釉,不过元代影青瓷制作相对就粗了一点,而且整体也显得笨拙,不如宋影青瓷那么的精细灵巧。烧制的方法也有区别了,元代只有少数采用覆烧,大部分恢复正烧,所以,器物一般口部都有釉,而足部则无釉。造型上是基本沿袭宋代,但盘碗底足大多为很浅的圈足,有的甚至浅近平底。元代影青瓷在装饰上又归于简洁,印花减少,有的改为刻花和划花,很多器物则又光素无花了,少数器皿出现红褐色装饰点。
董凡了解的东西,也就这么多,一边搜肠刮肚的想着自己书上得来的知识,一边时不时的偷看下黄老的表情。
“还算做了点功课。”黄老听到董凡说了这么多,到是点了点头。
董凡听了这话,知道自己算是过关了,但也没答话。
“要学收藏,学鉴定,首先就得对你要入手的东西,有很多的了解。不只是器物的形状啊,装饰风格这些。重要是是对器物的发展过程,当时的时代背景,你要知道。我没要求你去了解影青釉,你也能知道这么多,可见你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