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西电东送和三峡水电站(3 / 4)
黄河上游的公伯峡、拉西瓦等水电站的电力送往京津唐负荷中心。
再说这个中通道,这个中通道可望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输电通道。中通道将沿长江展开。长江为深谷型河道,径流丰富,水头集中,有专家推算可开发二十二座水电站。
一旦随着这些梯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将有数千万千瓦的强大电力,通过强大且密集的输电通道,源源不断、浩浩荡荡地送往华中、华东和建福以及东广。这条通道将与长江并驾齐驱,成为‘第二条长江’。”
说到这里,付新不由得叹了一口气,稍作停顿,付新有继续说道:“其实这个中通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好久之前就有过计划,后来搁置了,现在,上面又开始开会讨论了,这就是三峡工程。
一九一九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
一九三二年,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派出的一支长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队在三峡进行了为期约两个月的勘查和测量,编写了一份《扬子江上游水力发电测勘报告》,拟定了葛洲坝、黄陵庙两处低坝方案。这是我国专为开发三峡水力资源进行的第一次勘测和设计工作。
一九四四年年,在当时的中国战时生产局内任专家的美国人潘绥写了一份《利用美贷款筹建中国水力发电厂与清偿贷款方法》的报告。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萨凡奇到三峡实地勘查后,提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即著名的‘萨凡奇计划‘。
一九四五年,国.民.zhèngfǔ资源委员会成立了三峡水力发电计划技术研究委员会、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及三峡勘测处。
一九四六年,国.民.zhèngfǔ资源委员会与美国垦务局正式签订合约,由该局代为进行三峡大坝的设计;中国派遣技术人员前往美国参加设计工作。有关部门初步进行了坝址及库区测量、地质调查与钻探、经济调查、规划及设计工作等。
一九四七年五月,面临崩溃的国.民.zhèngfǔ,中止了三峡水力发电计划的实施,撤回在美的全部技术人员。
一九四九年,长江流域遭遇大洪水,荆江大堤险象环生。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问题,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引起了重视。
一九五零年初,国.务.院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式在汉武成立。三年后兴建了荆江分洪工程。
一九五五年起,在上面的领导下,有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