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无为而治的文景盛世(2 / 20)
戍边,吕后鬼使神差地居然答应了。
事实证明,由于远离宫廷,刘恒母子没有遭到吕后的打击,在戚夫人和其子赵王如意被害时,刘恒在代地自由自在地成长着,成为一名性情宽厚、性格坚韧的英俊少年。最后,因为薄姬出身贫寒,且素来谦卑节俭,再加上刘恒是刘邦直系亲属中辈分最高、年纪最大且一向有宽厚之心,大家决定拥立代王刘恒。
刘恒接到拥立他为皇上的文书之后,立刻把群臣召集过来商议。朝堂上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汉室还没有稳定,那些大臣不过是惧怕高皇帝和吕太后的威严,才准备立刘恒为帝,另一派则认为现在政权已经稳定,可以胜任皇权。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后,刘恒决定先让舅舅薄昭到长安打听下实际情况。在走到离长安城五十里的时候,他再次派属下进城打探。当看到大臣们都在城里迎接,他才放心地入宫,这时是公元前179年。
刘恒入住未央宫,随后封宋昌为宿卫将军,让他带领南北禁卫军团,与郎中令张武一起负责皇宫里的行政工作。随后举行了朝仪,大赦天下。
刘恒是历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中唯一以皇帝身份载入的人。刘恒登基为帝后,母亲薄氏卧病三年,刘恒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母亲所服的汤药,他总要亲口尝过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作为皇帝,他只要一声令下,不知有多少人愿意前来伺候,但他却选择亲自照顾,唯有如此,才显示出他孝的真心。俗语说:“忠臣孝子人人敬,佞党奸贼留骂名。”刘恒的做法得到了众多臣子由衷的拥戴,也为他开创“文景之治”打开了局面。
轻徭役,薄刑罚
刘恒虽然是捡了个便宜,阴差阳错地当上了皇帝,但他知道自己的皇位得来不易,所以即位后做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决定。先是任命心腹负责守卫皇宫、京城,从根本上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然后把推举他做皇帝的功臣们也都一一予以封官、晋爵、赏赐;同时也恢复了曾被吕后贬斥的刘姓王的称号和封地;曾经跟随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们也都分别得到了赏赐、分封。这些举措都使文帝的帝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除了运用拉拢的手段巩固权势外,汉文帝对当年拥护自己的大臣也使用了打压的手段,大臣周勃就是一个例子。周勃祖先为卷(今河南原阳西南)人,后徙居沛(今江苏沛县),跟刘邦是老乡。他出身贫苦,早年以织薄曲为生,常以吹箫助人料理丧事。后来,跟随刘邦几乎参加了秦末汉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