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 (1)(19 / 22)
善为东越王。
汉武帝出兵打南越国的时候,东越王余善表面上对汉武帝示好,表示愿意帮忙一起教训南越,背地里却又和南越造反势力勾结,准备等两队人马打完之后,自己捡个便宜,最好还能捡个皇帝当。汉武帝对余善早存有戒心,派会稽太守朱买臣率兵征剿余善,余善带兵马进入闽中,在莆田山区白沙古院山筑台据守,与汉武帝公然分庭抗礼。公元前110年,杨仆和其他几位将军率领大规模的战舰攻入闽越境内,闽越国至此灭亡。
拿下闽越后,汉帝国下令顺便把西南部“西南夷”的地方也拿下,西南夷包括今天的四川西南部、贵州、云南和甘肃南部一带,以少数民族为主要人口,比如夜郎国(贵州西北部、四川南部、广西北部)、滇国(云南中部及东部)、邛都国(四川西南)、且兰国(贵州贵阳东北)、都国(四川南部)等,分别设为柯郡、越郡和沈黎郡。
公元前109年秋,武帝征调巴蜀军队攻打滇国以及周边的劳深和靡莫。兵临城下,滇王举国投降。汉武帝将滇国、劳深和靡莫改为益州郡,投降后的滇王得到汉武帝的优待,得到赏赐的金印一枚,让他继续管理自己的地盘,前提是要听汉朝的指挥。此后,西南夷正式纳入汉帝国的版图。
“推恩令”与诛三族
整个汉朝时期人才辈出,如悲剧英雄楚霸王,千古帝王汉高祖刘邦,政治家萧何、曹参,军事奇才韩信等。汉武帝时代有一个人也值得一说。他以非凡的见识、独到的见解获得了汉武帝的青睐,并且提出了推恩令,帮武帝解决了分封难题,他就是主父偃。
主父偃,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出身贫寒,早年在齐国学习“长短纵横术”辩士之说,但人缘不太好,同学们都排斥他,最后导致无法容身。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又没有贵人相助,主父偃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和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国求职。但此时的汉朝在汉武帝的统治下,属于中央高度集权的国家,各个诸侯国在兵力和其他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实力,主父偃学的纵横之术在当时并不受追捧。主父偃就算是有一肚子的计谋,也是无人愿意倾听的,于是“莫能厚,客甚困”。
公元前134年,主父偃向西进入河南三门峡来到长安,投到大将军卫青门下。这次算是老天爷开眼,卫青很欣赏他的才干,就把他推荐给汉武帝,但皇上一直没当回事,也没搭理。主父偃左等右等却等不汉武帝的召唤,最后等不及了直接给皇上写了一封自荐信。汉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