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处心积虑,王莽篡取汉室江山 (1)(1 / 22)
汉宣帝临终托孤
刘询因童年坎坷,少年时代游学民间,因此即位后躬行节俭,多次下令节省开支,减轻人民负担。历史上记载汉宣帝为人聪明刚毅,高才好学,为政励精图治。他广开言路,任用贤能,平狱缓刑,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又设置西域都护,使西域正式归属汉帝国版图。公元前72年大败匈奴,造成匈奴南北分裂;公元前50年,南北匈奴均遣使来朝,向汉称臣。
汉宣帝一生有三个皇后、五个儿子:元配皇后许平君,后续娶霍光之女霍成君为皇后,于霍光死后被废,再娶王奉光之女王氏于公元前64年立为皇后;共生了五个儿子:长子刘,立为太子;次子刘钦,封淮阳王;三子刘宇,封东平王;四子刘嚣,封楚王;五子刘竟,封中山王。其中刘为元配许皇后所生。
汉宣帝是一个有远见的人,非常善于把握大局,更懂得如何运用“以毒攻毒”的手段。汉宣帝曾任命张敞负责治理长安城的治安问题,由于天子脚下权贵多,所以肯定会得罪不少人。很多人都上书弹劾张敞,可宣帝总是装作不知道。因为他懂得,京城是个是非之地,好人多,坏人更多。张敞练就了一身独门功夫,无人能敌,如果没有像张敞这样自带毒性的人,长安城里的治安问题就得不到改善。
然而每个人都有缺点,汉宣帝也不例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他能理智而果断,然而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汉宣帝却被情感左右。汉朝的帝王们都带有一副“外儒内法”的面具,汉宣帝也有,可太子刘却死活不接受这副面具。刘曾经给汉宣帝上书,认为他为巩固皇权而杀死重臣,刑罚太过严峻。这简直让汉宣帝风中凌乱,真是温室里长大的“花朵”啊!没有“外儒内法”的面具,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在了解了刘的个性与弱点后,汉宣帝担心他难以撑起治理大汉的重担,便产生了另立太子的念头。可是,许皇后死后,就剩下刘这点血脉,汉宣帝老觉得自己对不起她,封刘为太子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公元前49年冬,汉宣帝病重,考虑到刘在性格上并不适合当帝王,所以必须要找几个有能力的重臣辅佐才行。于是,宣帝在弥留之际,诏命侍中、乐陵侯史高为大司马兼车骑将军,太子太傅萧望之为前将军,少傅周堪为光禄大夫,共同辅佐太子。对于明君来说,知臣者莫若君,宣帝对他们三个人的品德与办事能力都比较了解,更重要的是,这三个人若得到重用,相互之间能形成牵制,这样才不会出现霍氏家族那样的隐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