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航空军备重整案(1)(3 / 4)
舒尔茨的推测完全符合逻辑:由于涉及的内容实在太多,原定一小时就结束的航空军备协调会硬生生被迫又延期了一小时,以至于耽误了试飞时间。会议一开始进行得很平淡,在凯特尔讲话之后,人称经济元首、战时体制灵魂人物的施佩尔正式宣布从空军技术部手中接管飞机制造生产组织与原料调配权,今后空军技术部将只承担纯粹技术职能,众人虽感觉难以接受,但也知道势在必行战时体制了嘛,更何况这种情况绝非飞机制造行业独有,坦克制造业已先行一步调整优化了。
有人私下嘀咕:“看这架势,再过段时间只怕三军装备部门都要从军种中分离出来变成帝国军备部的下属机构了。”
“三军装备部门?你太小看建筑师的胃口了,马上就要成立统揽全局的战时体制管理委员会了,到时候元首挂帅,施佩尔负总责,类似于帝国财政部、劳工部(托特组织)、武器和军事工业部才够下属机构的级别,三军装备部门只怕更是等而下之,没听说他的口号么一切为了打赢!”
显然与会众人对骤得高位、尚未显山露水的施佩尔并不信服,认为他不过是靠了给元首担任建筑设计师才飞黄腾达的。很快他们的这种想法就遭遇了风暴冲击亲自前来参加会议的元首授意施佩尔抛出了有关航空军备重整案。
“《航空军备重整案》是经元首亲自审核并同意的,核心只有一个今后飞机制造要压缩多型号生产线,集中单一型号的生产与后续改进,同时进行规模化的分散协同生产,即同一型号飞机的不同部件由不同厂家生产,最后才在总装厂完成组装,且不再强调设计公司完成生产。这个决心不可动摇,如果你们对此表示反对或者持有怀疑态度,建议你们去陆军了解一下坦克军备重整案。”
众人倒吸了一口冷气,坦克军备重整案在高层圈子里已不是秘密了:为帝国立下汗马功劳的二号坦克、三号坦克生产线被无情终止,今后陆军将不再生产二号坦克,现有已装备的也将逐渐淘汰,要么出售给轴心小兄弟换取战略物资,要么返厂改装为自行防空车(装备4门20毫米机关炮)。三号坦克的运气略好,底盘生产线继续保留,专门用于生产步兵最需要的三号突击炮。元首已下了命令,在1942年年底之前,所有三号坦克都要返厂改造为突击炮,就连四号坦克也逃脱不了改造的命运,短身管的四号一律停产,已生产的也要在陆续悉数改装为长身管的四号G型。
陆军总参谋部本来对这样重大的改变颇有微词,但在施佩尔斩钉截铁的保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