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0章 科举(2 / 5)
阀呢,也因为这条连坐之法。使之实力越发的强大。到最后,就形成了连皇帝都无法制约的局面。
至汉灵帝时,世族力量已经格外强大。
汉灵帝死之后,若无世族门阀的支持,各方诸侯甚至无法站稳脚跟。如原冀州牧韩馥,那是正经的朝廷任命官员。可是袁绍却能轻而易举的把韩馥推翻,依靠的就是韩馥手下世族之力。
再比如董卓董两父子……
董卓坐镇雒阳,有大义之名。可是以袁绍为首地士族门阀不愿意为承认他,他就要面临无人可用的窘困局面;而董更是如此,初到西域的时候。手底下地谋士不过寥寥数人哉?
董卓的死,还有第一次长安之乱,无不是世族的一种反扑。
董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也只能用杀戮来镇压。幸好有三学的底子在,否则他真的会很麻烦。同样的情况。刘备、孙策也是要依靠对世族的屠杀和镇压勉强站稳脚跟。那刘表,更是要靠着世族,才能使得荆州平静……世族对天下局势的控制力,由此足以看出一些端倪了。
泰平四年八月末,董筹谋了十年之久的科举。终于向世人掀起了神秘地面纱。
凡属三学之子。在郡学出师之后,不论年纪。不问出身,无需举荐,都可以自由参加科举。另,各地士子,不管所属州县是否在关中,都可以就近在关中治下的州县内应试。
自三学毕业出来的学子,被称之为国子;而非三学所属的士子,皆称之为生徒,准许科举。
承明殿分出一部,名为礼部,专司科举和任免之事,由大鸿胪石韬担当礼部尚书。
考试科目,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种,每年分期举行的为常科;有皇帝下诏临时举行地称作制科,也可以称之为恩科。其含义就是,这是皇上给予天下士子的恩典,录取可为天子门生。
常科分二十余种。
除了秀才、明经、进士等士子们比较关心的科目之外,还设有明法、明算、明字等科目。
其中,这进士一科所取之士,可入承明殿任职。
科举分为春闺秋试,一年有两次。所谓春闺,顾名思义就是在春天举行的科考。以郡为单位,在各郡治下的考场应试。所取前三名,统称举人,待秋试之时,可以入长安进行大考。
故而,长安秋试,也可以称之为天子试。
头名称之为状元,次名叫做榜眼,三名为探花。首科取士,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