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诵经(2 / 4)
,说得入情入理,中中正正,令听者无不欣赏赞许。就连藏经寺的老方丈都夸赞禾巧说,这位小施主,慧根净极,处身红尘万丈,实则法门无极,看似去庙堂天涯海角,而其佛性率真,品悟玄深,却是入佛心至里至透呀……
夫人听见方丈这般夸赞禾巧,心中愈发喜爱禾巧,方丈夸了禾巧,实则是夸了夫人的眼光啊:当初,夫人在一大群入府的丫鬟里,一眼便挑出了禾巧。
禾巧看着毛蛋驾车远去,站在桂花树下,闭了眼睛,一番冥思默想:还好,夫人今儿诵经所坐的位置,坐南朝北,恰巧不会瞥见毛蛋和杏儿的来去行迹……想到这里,禾巧睁开眼睛,吁了一口气,从桂花树上折下一截细枝,在手里捻来捻去……
禾巧走进寺里,几步走入“忘空”小禅房,取来笔纸,顾不上研墨,只将笔尖在舌头上轻轻一舔,写下一张小纸条,捏在手心,又在铜盆里照了照,确认自己嘴巴上没有留下墨迹,方才走了出来。此时,寺内僧人多在“致觉”大禅房里习静,压根没人留意禾巧。
今天,夫人在藏经楼里诵吟的是《金刚经》,主陪诵的僧人是觉迟。这位觉迟和尚,剃度已久,佛学精深,但他心多执念,禅机欠巧,用老方丈的话来说,便是“入定初易,入禅浅乏,由表入象疾,自象出表徐,化融之机,终是差矣……”因而,方丈特地安排他来陪诵《金刚经》,意在要他好好参悟《金刚经》之第二十五品《化无所化分》。
闲暇之余,禾巧常与觉迟聊天,觉迟以佛理来参悟万理,而禾巧以常理来诠释禅理,虽然有时候说得有些偏颇、跑题,言语也不乏滑稽,但情理之下,多有巧机,观念之间,呈示慧心,令觉迟屡屡不能说服。有一次,两人在“含生塔”下,就一个“圆”字,又起论辩,从“圆融”、“圆觉”,论到“圆满”、“圆寂”,二人正搜肠刮肚,枯思竭悟时,老方丈哈哈大笑走过来,对双方所执之辞,所出之念,进行了一番点评。恰巧夫人正好路过含生塔,听了老方丈对禾巧的品评,心中自是欣慰不已。事后,夫人又教导禾巧:“论禅之事,玄深幽空,何必弄得剑拔弩张,何必要分出个你赢我输?老方丈念你是寺外之人,处处向着你,替你说话,难道你看不出来啊?”禾巧好不冤枉,便说,“哪里是我要争执不休的,觉迟每次碰见我,总想着要扳回一城,是他胜负心太重,老方丈说他心多执念,不悟化融,真是一点都不假呢……”夫人听了,复又笑了起来,将禾巧揽在怀里,像抚拍一只小猫咪那般,嘴里嗔怪道:“我家禾巧,当真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