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上海(4 / 6)
招工条件太苛刻了,赚个三瓜两枣也不够过年的。机修工是稀缺,可这个时代的机器不熟啊,招工要求是一年到五年的机修经验的师傅,还是24小时待命,这没有办法,终究咱不是来做包身工的,憋屈的紧。
祝楷思量着,纺织厂没有进的必要,那么找找机械厂有没有,可一圈转下来,没有看见有哪家是从事机械生产的。国内的纺织机不是没有人做过,不是毛病多就是寿命短,引得个个憎恨,没有销路,自然是烟消云散。
现在市面上以英国纺织机最多,几家英国洋行占据了市场分额,其次是德国的机械以它的耐用性占据了一定的市场,而其它国家的纺织机零零碎碎占了一部分市场,而维修人员则是德国的技师占据了主导地位。太古洋行当年在军械上着力比较多,曾经一段时间忽视了纺织机的业务,造成了现在的尴尬局面,往往有客人问行情,最终的订单却落在别家。
随便找了个行业内的人打听打听,就能了解个七七八八,这不比21世纪那会竞争弱,哪个时代的人都不简单。
祝楷进了几家洋行,着重了解机械设备,他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虽然不成熟,可也收获不小,至少国内机械市场还是挺大的,至于具体怎么做还是回去后慢慢考虑。
他走在街上,发现一幢气派的洋房招牌上写着“太古洋行”,这不是周馥所在的洋行嘛!这场面够大,进去看看。
洋行内随处可见洋人帮办和华人帮办在忙碌,三三两两的人群在谈论着什么。刚一站定在一处机床设备前,一个年轻的金发洋人就迎了上来,“你好,我是亨利,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吗?”
怪异的中文传来,他一楞,不禁想起刚进厂时,有台美国产的曲面加工机床要安装,当时安排他配合几个美国工程师,他的机械专业英文就是那段时间锻炼出来的,整个厂就没人肯做这个既没有钱图,又累得要死的活。他可是痛并快乐着,整宿整宿地翻字典准备材料,白天磕磕巴巴地用英文交流,折磨人,也锻炼人,到几个月后工程师要离开的时候,他的专业英文水平好得没话说。
呵呵,那就聊聊。
“这是哪里的机床?”祝楷一通英文过去,金发洋人心里就高兴了,他来中国才一个月,也就简单的能说,听是根本不用想,上海话、宁波话、江苏话,就没有一个标准的话,你听得懂哪个,生意没有做成过,现在这个好,虽然是美英,但至少是英文。
用英文亨利驾轻就熟,机床的大致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