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接风宴(1 / 5)
和平饭店是上海最高档的饭店,约翰在这里也能订到包房。来的几位没有太多叽叽喳喳的闲言碎语,落座后谈得最多的也就是最近的棉纺行情。
洪老板是只专注于棉纺织,而李老板则染色上也多有侧重,和太古的染料生意挺大。洪老板关注的是纺织机,首先就和祝楷聊起来:“现在棉纺织是好做,各家都在扩大机子,问题就很多,机子拿不到,工人不熟练,维修跟不上,头痛啊。”
“棉纺行业太容易上手,有点资本都可以上,国内的消费支撑了行业的火爆,它的持续发展无非是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的投入。”祝楷这还是懂一点的。
“哦,”有点意思,大家现在还在关注设备买不买得到,他已经开始考虑创新。
“那国内的纺织机不行,你认为是什么问题?”李老板接上了话。
约翰和周馥相互看了一眼,有眼光的商人还是有的。进口机械总有个船期,国内纺织机起来的话,普通纺织机的市场肯定无法做。
“我不了解情况,但机械生产就是关乎设计、材料、加工精度的问题,有效处理三者关系,其它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这是祝楷在工厂里听的最多的说法,他也是现炒现卖。
几个人陷入了思考,很快,大家又热烈地开始了谈话,觥筹交错,酒席间,洪老板和李老板提出了纺织厂碰到的各种各样有关机械的技术问题,甚至工艺方面的问题也层出不穷,祝楷倒是有一说一,不懂的也能虚心请教,不禁让每个人都对他有好感。
随着交流的深入,周馥震惊于祝楷的领悟能力,有些问题只是片面的机械故障,而他却能提出改进意见。两位纺织厂老板几乎要拉着祝楷的臂膀,邀请他去厂里指导工作了。
约翰没有过多地纠结于谈话,他在考虑祝楷的发展前景,或是合作,或是参股,一定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他静静地看着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约翰转过头,低声和周馥说:“周帮办,不知祝先生有没有在上海创业的想法?”
“哦,他刚来上海,我还没有问过。您有什么建议吗?”周馥相当惊讶,这有些超出了他的认识范畴。
“你不觉得现在是机械行业最黄金的发展时期嘛!”约翰相当了解英国那种工业爆炸式发展带来的机会,机械行业是首当其冲。
两人兴奋地谈论起来,渐渐地,洪老板和李老板被吸引过来,加入了讨论,最后,约翰理了理头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