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过岭收心(1 / 3)
木工接手雪橇的设计制作后,整个流程变得顺畅起来,枪支的木头护套托把都是统一的标准,也使得加工也是有章可循。你还真得佩服老祖宗留下来的技艺,木头之间用卯榫结构加以链接,他们没有专用的木工工具,用刀子加工出卯眼、榫头,整个架子很快就成型了。
这样已经有八条枪被拆了,几个士兵借着帮忙的由头和他们商量能不能不再做第二个雪橇,几乎他们都被说动了。黄东还是主动过来请示,祝楷了解到这个雪橇的架子结构非常稳固,要他们尽快地加工好,第二个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只是要怎么改进的事。这个雪橇只要做成功,那么重机枪都不必四人抬着,至少下山时可以在雪橇上,两个人就可以控制,会章省不少时间。
篝火已经要灭了,士兵们还是装作看不见,没有人提醒,黄东三人只好亲自动手开始拆卸枪支,李烽呆呆地看着,说不出来的落寞。渐渐,更多的人加入,篝火又重新旺盛。雪依旧在下,干活的人却还是那么精神。最终他们还是遵从了祝楷的命令,甚至他们还多做了一个雪橇,众多的杂物也是沉重的包袱,可以省把力气也是好事。到最后雪橇做完结束,天色渐渐泛亮,篝火渐渐熄灭的时候,已经有六十多条枪被拆卸,三个雪橇已经展现在大家面前,非常稳固的模样,可惜是太丑了点。
夜晚终于捱过去了,没有人受冻,没有人生病,向导不禁深深地吸了口气,今天,肯定能平安翻过山去。
天蒙蒙亮,向导就叫醒了祝楷,“老总,今天我们要早点出发,昨晚大雪路会很难认,我们的行进速度快不起来,今天的气温会下降,如果不在岭上的雪全冻起来前过去,那就太危险了。”
祝楷微微地点点头,向导接着说,“雪地上行走,很容易得雪盲,让前面的人把这些炭灰带上,一路撒过去,一个是让后面的人认着痕迹走,另一个是让其他人不要去看雪地,这一定得做到。”
出发前,祝楷郑重其事地宣布了今天的纪律,不会再有例外,每个人都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旦违反纪律,他将会被抛弃,而不是被救赎,他将是自生自灭的境遇。听到这次如此严厉的告诫,大家心里还是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吃了点干粮后,队伍出发了,雪已经有十来公分深,路实在是越来越难走,足足走了三个小时,他们才来到三道岭的石壁路旁,看到什么叫更艰难的路段。
大家默默地把腰带解下来,把重机枪绑在雪橇上,一根绳子拉在雪橇前面,又把一根木棒穿过一段带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