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九拆东墙补西墙(3 / 5)
。
英国人有把北非作为前进基地,和法国人合作夺回中东的迹象,这让常继荣格外地担心,他在中东的部队得到的国内支援更少,现在是勉强维持住中东的局势。
然而中东是中国发动战争所必须的血液所在,石油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中国两大舰队的神经。
常继荣在向祝隶几次求援未果之后,想着让祝楷亲自飞到中东来看看,中东所有的炼油厂都在英国人飞机的威胁之下,如果哪天一睁眼,这些炼油厂被炸了,那真是欲哭无泪啊!
祝楷知道中东的常继荣不容易,但是国内的武器弹药基本上要供应太平洋舰队,付臣军和董成飞每天消耗掉的弹药太多了。
这也是祝楷想方设法要董成飞尽快收缩的原因之一,美国人在西海岸很苦恼,中国人也是很无奈。
不过,祝楷还是准备向中东派出大批轰炸机,他准备让常继荣对潜在的威胁进行一次清理,把危险消灭在萌芽之中。
第二间百九十五章时间紧
战争打到现在,中华民国的经济全面转入战时状态,已经有1200万人进入了各级部队服役,然而技术兵种的短缺还是很明显。
祝楷在征求军方意见后,向占领地东印度群岛(印尼)、马来西亚、安南以及日本征召士兵和飞行员,补充前线的进攻兵力。
而国内的预备役士兵的训练也提上了日程,终究还是因为国内只有4亿左右人口,如此大规模的兵员调动已经影响到了兵员素质,也影响到了国内各个工厂的生产。
好在从民国18年开始实施的全国义务教育,经历了13年的时间,已经开始向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经过完整教育的年轻人,使得国内的工厂不至于再招些文盲来从事精密的机械生产。
不过熟练工人的短缺还是制约了工厂的技术进步,而前线的大量需求也阻碍了工厂设备的升级换代。
只有那些新开工的工厂才能够采取新设备和新技术,这也是祝楷感到非常头痛的事情。
尤其是材料方面,战争的持续,对于装备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像是坦克,需要能够在沙漠环境下作战;像是飞机,需要旋转翼的飞机,需要高速突防的飞机,需要运载吨位更大的运输机。
祝楷的压力是越来越重,摊子还是铺得太大了。
德国驻中国大使已经在新年伊始来向江开戎提了两次增加对德国武器装备援助的要求,德国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