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三百四十一章 加快侵华步伐(4 / 5)
制了上海,那么很快的便可以控制,嘉兴, 昆山, 常熟 ,吴县…… 等淞沪地区,顺着长江干流西进直捣中国的腹地。
上海、南京战役方向上的地理形势,对防御作战有许多有利条件。然而,国民党军的战略指导者却没有充分利用它。从杭州湾到吴淞口地海岸线,系上海的海上屏障。在这一带靠近大陆的海面上,有着许多岛屿,它们掩护着由外海进出上海和杭州湾的航路。从上海的防御来说,这些岛屿是当然的警戒阵地,它不但担负着监视海面敌情地任务,而且又是一条陆地防线。但国民党军在这里既没有设防,也没有派出警戒部队。
再从各登陆点情况来看,从杭州湾到浏河口的全部海岸、江岸线,大致分为八个地段:其一,杭州湾的新仓到澉浦段,不适于登陆兵上岸;其二,海盐到乍浦段,可容一个师上陆,但上陆后的登陆兵不便于向纵深发展;其三,全公亭到柘林地段的金山卫地区,可容三个师上陆,且上陆后便于战役展开。这里有三条公路、一条铁路通往上海,同时又有经太湖南岸通往南京的交通线;其四,柘林迤东、迤北到老港,暗焦和浅滩较多,无良好的港口和海湾,且岸上10至15公里纵深没有通往内陆的良好道路,不利于联合登陆兵作战;其五,白龙港,可供登陆兵进行战术性登陆,对浦东地区有一定威胁;其六,白龙港到吴淞口地段,海岸航线水位很深,大型船舰可直接靠岸,其不利条件是海面沙滩很多,航道狭窄,大批舰只拥塞航道,容易受地面炮火袭击;且上陆后,不易于登陆兵的战役展开;其七,吴淞口,它是由黄浦江进入上海的水陆咽喉,素为军事要塞;其八,吴淞口——浏河镇地段,这里登陆点颇多,如宝山、狮子林、穿沙镇、杨林口等处。但这一地段除宝山可供大型船舰靠岸外,其它地段沿岸均为浅水区,大潮时水深3公尺,小潮时0.5~1公尺,退潮时经常现出许多浅滩。登陆兵必须在江心换乘,尔后须徒涉才能上陆。
从以上分析可知,上海地区地海岸、江岸线虽长达350余公里,但并非要处处设防,需要设防地只有澉浦、白龙港地区;吴淞口地区;金山卫、浏河镇地区。此外,崇明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然而上述所有地区,国民党军既没有永备工事,也没有野战工事,甚至连哨兵地岗棚也未设立。结果是战端一开,日军从那里来,国民党军就到那里应付,主动权全部握在日军手里。
从日本的军事布局来看,无论是大连港,营口港,秦皇岛港,福州港,泉州港等等港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