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到,大家点击,收藏,票票,嘿嘿。(2 / 4)
伯,你吃饭了没有,没吃就一起坐下吃点吧。”三少见是福伯亲自送来,便想叫福伯也留下。
福伯恭声回答,“老奴已经吃过了,三少与小姐慢用,老奴就在门外。”
三少也知道既然福伯不想留下,就是勉强他也没用,便点了点头示意福伯可以出去了,便和嫣然各自吃了起来。也幸好福伯就在门外,三少这头色狼没有什么不规矩的行为,否则这顿饭恐怕都得吃上一两个时辰。
昨天因为出了那件事情使得三少没有好好的游历洛阳城,今天出行实在是要弥补一番,好好的逛一逛这千古名都。
站在巍峨的城墙之下,三少伸手轻轻的抚摸着这高达三十几丈的城墙。心中感慨无限,果然不愧为天下第一坚城,难怪那么多朝代都要在此建都。
洛阳城雄踞黄河南岸,北屏邙山,南系洛水。东呼虎牢,西应函谷,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便是洛阳平原。其中伊河、洛河、瀍河、涧河贯穿洛阳境内。气候适中,土壤肥沃,漕运便利。
自夏朝起,经历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直到此时,已是有八个朝代在此建都。建都历史之长可谓是旷古绝今,是现今任何一座城池都无法比拟的存在。
正所谓河阳定鼎地,居中原而应四方。洛阳既是天下交通要道,也是战略要塞。自古就有得洛阳而得天下之说。
炀帝杨广即位后,与洛阳另选都址建立新都。新皇城位于周王城与汉魏故城之间,城周长达五十余里,恢宏大气。
而自隋文帝杨坚开始,于开皇四年文帝下诏,以渭水水力大小无偿,深浅不定,漕运困难为由,命宇文恺率人,自大兴城西北凿渠,引渭水,东绝灞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东至潼关,达于黄河,全长三百余里,名广通渠。至仁寿四年又改名为永通渠。
之后杨广即位,与大业元年开始,又相继开通了通济渠、永济渠,直至大业六年十二月,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贯穿南北全长五千余里的大运河全线贯通,河中商旅往还,船乘络绎不绝。为后世子孙造福千代万代。
三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宽达百步,贯穿南北两门的“天街”。从这里向对面望去一眼看不到边际,深深的震撼着三少。这到不是说三少没见过世面,在现代的时候任何一个稍大一点的城市的街道都可以说是望不到边际,但是在这个科技文化都处于极其落后的时期,人们还能建造出如此宏伟宽广的街道,让三少不得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