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金殿激辩(2 / 4)
帮草菅人命的贪官污吏,人人得而诛之!”
李泌显得很平静:“郡王息怒。如今李林甫权倾朝野,太子殿下尚且受其制,郡王千万不可惹祸上身。”
李俶激动的说:“李林甫结党专权,祸乱朝纲,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李泌叹道:“如今能助太子和万民者,惟郡王尔。”
李俶:“请先生明言。”
李泌:“我朝自高祖皇帝立国以来,一直慎用严刑峻法,凡大辟必经大理寺、中书、门下省复核,最后由皇帝御笔亲批,以往每年核定秋决的犯人不过十数人,今年仅淮南道判大辟者就有三百余人,流徒重犯逾千。如今距冬至不足十日,朝廷的秋决公文迟迟不发,其中必有原委。郡王与朝中大臣素无瓜葛,加之圣人深爱郡王,此时只有郡王能够站出来,救江淮蒙冤百姓于水火。”
李俶按照李泌的意思给皇帝上了一封奏折,说自己想学习治理国家,请皇帝恩准上殿旁听朝议。李隆基欣然准奏。
冬至大朝会,文武百官齐聚含元殿,太子李亨称病告假。不出李泌的预料,早朝一开始,李隆基便让众臣商议如何处置牵扯进韦坚案的上千名人犯。朝臣们心里清楚,其中大部分人是冤枉的,李隆基对秋决案卷拖延不批必有想法,但迫于李林甫的淫威,全都三缄其口。韦坚案主审官罗希奭春光满面,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
李隆基见无人发言,质问道:“怎么,都成哑巴了!”
群臣低头不应。
李俶见天赐良机,出列说:“陛下,孙儿心中有话,不知能不能说。”
李隆基一看是李俶,微笑道:“有话尽管说,说错了朕恕你无罪。”
有了李隆基这句话,李俶放开胆子说:“陛下治理大唐数十载,文治武功,堪比秦皇汉武。如今天下承平,玉宇澄清。江淮向来是富庶平和之地,哪来那么多不法官员和贪婪暴民,孙儿认为其中必有隐情。”
李俶一语震惊全殿,众臣投来各种目光,有赞许的、有担忧的、还有嘲笑的。
罗希奭见李俶直指自己,出列辩解道:“广平王所言差矣,即便是太平富庶之地,也难保没有狗苟蝇营之徒。陛下可调阅江淮案卷,臣以头上乌纱保证,件件确实,绝无冤案。”
李隆基听了李俶的一番褒扬本来挺高兴,罗希奭的辩解让李隆基的脸又板了起来。
李林甫见状出列说:“陛下,千里之堤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