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八十五章 改革文官(1 / 3)
更新时间2012-11-22 21:07:23 字数:2302
朝廷和地方府库空虚,不少州县官员出缺,元载向李豫建言:“眼下国库十分空虚,朝廷又急需用人,仅河北道就有多个州县官员出缺。陛下是否考虑先皇时期的办法,从名门大户中选拔一批德才兼备之士。”
李豫知道元载的意思,就是让大户出钱,朝廷收钱卖官,双方各取所需。李豫断然回绝道:“此事绝不可行,以后不准再提!”
------
丹凤门前的登闻鼓和肺石设立数月有余,除了京兆尹段秀实外,没有一个百姓前来击鼓诉冤。难道是新皇登基,感动天地,以致海清河晏,天下太平?答案是否定的。丹凤门是进出大明宫的要道,门前有监门、金吾、千牛三卫值守,禁卫森严,普通百姓根本不敢靠进。
李豫下诏把登闻鼓和肺石搬到丹凤门内的广场上,同时撤掉丹凤门前的监门、千牛二卫,只留下八名金吾卫维持秩序。百姓可以像出入长安城门一样,自由出入丹凤门。消息一出,全城哗然。
浑瑊得知后,劝阻李豫道:“敞开宫禁,会给刺客带来方便,危及陛下安全。”
李豫笑道:“有日进在,豫无虑也。”
撤出防卫的第一天,众多百姓聚集在丹凤门前,依旧不敢进入。人群中走出一个二十多岁的书生,昂首阔步,大摇大摆的走进丹凤门。百姓见门前守卫并未阻拦,于是跟随其后,鱼贯而入。丹凤门内是大明宫最大的广场,正对面是庄严雄伟、气势恢宏的含元殿。那书生来到登闻鼓前,拿起鼓槌,用力敲了下去,咚—咚—咚—,鼓声传遍整个宫城。
李豫意外的听到鼓响,下令将击鼓之人带到延英殿。
延英殿中,李豫见阶下下跪之人是个年轻书生,问:“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士?”
书生抬头回答:“草民复姓第五,名琦,字禹珪,京兆长安人。”
复姓第五?这个姓太有特点了,李豫突然想起,这个第五琦和刘晏一样,都是唐代中期著名的理财专家。李豫好奇的问第五琦:“你有何冤情?”
第五琦不紧不慢的回答:“琦天资聪慧,办事干练,曾在临淮太守贺兰敬明手下做录事参军。贺兰敬明身边的人嫉妒琦的能力,屡屡排挤。琦一气之下,辞官离开临淮,回到长安。琦一心想为国家社稷效力,却投效无门,于是来到金殿前击鼓鸣冤,请陛下为琦做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