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后,他都记忆犹新。(3 / 4)
篇大论终于告一段落后,刘崇简明扼要地对手下们说了一句话,把李骧的人生彻底定性收尾——把他拉出去,砍了。
就这样,刘崇把一个全心全意为他谋划的人杀了,仅仅是因为这个人的话破坏了他的好心情!可见好人是多么的做不得!然后刘崇坚定地按原计划派儿子立即出发,向着皇位一路狂奔而去。
这个时候,郭威就像配合着他的好心情一样,带兵出了开封,向边境运动,表现出了非常“无私”的诚意。
然后就在刘赟全速前进,到达了宋州(今河南商丘),与开封相距不过百多里时,郭威突然间黄旗加身、瞬间称帝,同时急速返程,更命快马通知开封的亲信王峻,去把最重要的事做了——王峻马上派郭崇率七百骑兵赶赴商丘“保护”刘赟。
到了当月的25日,郭威回到了开封的近郊。而刘赟此时已经是一个地道的阶下囚。至于刘崇,他则一如既往地毫不知情,仍然做着太上皇的美梦。一切还是因为通信太慢,他只能事后徒呼奈何。
就这样,郭威在离开了近二十天之后,再次来到了国都开封城外。他还是带着上次离开时的那些人,只不过一切与出发时已经彻底不同。
这时,我们就很有必要来彻底地分析一下郭威为什么这么做了,相信分析过后,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出郭威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问题一,郭威为什么不趁着抢劫都城、后汉皇帝新死的时候一举搞定天下?
答案——首先时机火候都不成熟,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出在后汉的开国皇帝刘知远的身上,虽然这个人早已经死了。
刘知远死得太快太早了,他死之后到现在虽然已经发生了太多的事,但是从时间上看,他才死了不过两三年而已。这样短的时间,他的影响力以及以他为代表的刘氏一族的影响力还远远谈不到消失或者弱化。所以郭威起兵时,还要矫诏改动刘承佑的诏书,来欺骗自己的部下造反,而且在进攻都城的前夕,还要动之以巨利,以许诺剽掠京城为诱饵,才能驱动起士兵们的热情去卖命。
这都说明了郭威那时根本没有真正地掌握他手下的军队,也就是说,枪杆子虽然不见得再姓刘了,可也绝没有姓郭。
这样绝对不行。在五代十一国里,没有绝对效忠的军队,就别想做任何大事。
于是第二个问题也就有了答案。
问题二,郭威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躲避、推脱众人的拥戴?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