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一时,不容错过!(7 / 10)
后来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张、李之下,那个幸运儿就是赵匡胤。但是对当年三十三岁的后周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本人来说,这个消息带给他的喜悦却远远没有震惊多。
喜,喜从天降啊,想想看,从都指挥使一跃升为都点检,看着好像只升了一级,但是咫尺天涯,从全国军队的二把手升到一把手,那是不知多少人一生都迈不过去的门槛,而他居然在这么年轻的时候,轻而易举地就迈了过去,怎能不让人高兴?
但是惊,一样的触目惊心。要知道此次出征幽州,在后周一方无论是谁都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大功劳。根本没打什么仗,三关三州一万八千户都是以皇帝之威千军之力压制降服的,功劳属于全体官兵,怎么算也算不到赵匡胤的头上。
可现在最大的彩头就凭空砸到了赵匡胤的头上,这对一般人来说,可以摆酒庆祝了,可对赵匡胤这样的聪明人来讲,就应该把这个头衔当作块大砖头,没道理的凭空而落,脑袋会被砸破的。
唉,富贵险中求,拿着刀上战场砍人是风险,回到京城升官发财一样也这么的心惊胆战……多么明显,这是个政治需要下的官职变动,里面大有玄机。
是的,后世学者,在这团迷雾一样的玄机里,本着谁犯罪谁受益的原则,也得出了张永德被三尺木条终生砸倒的幕后指使人是赵匡胤的内幕分析报道。持这一观点的主要是张其凡先生的《赵普评传·陈桥兵变的指挥者》和台湾的学者蒋复璁先生的《宋代一个国策的检讨》等文章。按他们的说法,赵匡胤才是那个神秘的木匠,原因有四:
一.赵匡胤在此前是张永德的手下,虽然实力已经不容小觑,可是要挤掉张永德,取其位而代其职,却遥遥无期,并且基本绝望。因为他硬件就不行,他不是皇帝国戚,禁军是国家安危命脉,他一个年纪轻轻的外人,凭什么一步登天?凭他的军功和英勇?这种事你越强悍才越不敢用你。不然何不选李重进?
所以赵匡胤只能耍点阴谋诡计,才能脱出张永德的阴影,彻底独立。
二.在公元959年的这一年里,枢密使王朴死,皇帝柴荣重病,让赵匡胤野心极度膨胀,让他有了非分之想,而张永德正是他的第一块绊脚石,必须得尽快踢开,于是就做了一回木匠。
三.用这种含糊不清也解释不清的办法来搞倒搞臭张永德,同时也给自己日后登极做理论铺垫,一箭双雕,不亦乐乎。
四.柴荣北征期间,赵匡胤一直率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