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进行得波澜不惊,悄然无声。 (2)(1 / 4)
对抗,这样能赢吗?
道理浅显易懂,相信稍微有点智力的人都会知道该怎么办了。但是前提却有一点,那就是理智还在。面对儿子的苦苦劝说,李筠的反应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他居然这样下令——很好,你说得都对。这样吧,我派你去开封,你亲自去见一下赵匡胤,给我探个虚实明白,也顺便可以给他谢个恩。
李守节呆呆地看着自己的父亲,他真的没法相信,这命令竟然真的是他父亲给他下的。这时想必会有一个问题在他脑子里自然生成了——老爸,我是你亲生的吗?
别怪李守节,换了谁都会这么想。
要知道,政治只是一种需要,它无所谓真假。不像爱情,必须得身心合一。政治只是政治,根据需要会随时调整,这时赵匡胤都已经明确地表态了,相信你,鼓励你,并且奖励了你,你还要再探什么?而且还派你的儿子亲自去探个“明白”?
你想明白什么呢?想看看赵匡胤是不是真的很有诚意,试试他会不会就此抓了你的儿子,来要挟你,让你不得不听话?还是到那时你还想着让天下人再大吃一惊,你公然宣布——大家都听清楚了,李守节根本就不是我的亲生儿子,他赵匡胤爱杀就杀吧……彻底疯头了吧?
但是李筠板起了脸,无比正经地告诉儿子,他是认真的,他真的下了这样的命令。
那好吧,可怜的李守节只好告别家人,独自进京,去见一见新科皇帝赵匡胤。而赵匡胤也没有让他失望,第一句话就差点让他昏了过去。
赵匡胤笑吟吟地问——“太子,汝为何而来?”
这一句,不仅让李守节害怕,就连赵匡胤身边的人也弄不明白了。为什么之前要极力地安抚李筠,而现在又开门见山地点明李筠的反意?这不是朝令夕改,自相矛盾吗?
不,一点都不矛盾,只是内幕里的事没法让所有人都知道。就在这时,赵匡胤已经收到了一个让他差点昏过去的消息——李重进反了。
历史证明,李重进才是那种嘴上叫哥哥,腰里摸家伙的标准的造反货色。他之前给赵匡胤编织了一个无比美好的假象,不仅臣服,而且心悦诚服、一服到底。可是背地里他却不仅仅磨快了刀枪,扩招了人马,更加开始了着手联络同党。
他瞄上了李筠。作为同龄人,李筠是什么货色他可比赵匡胤了解得太多了,没有什么试探,他直接派人去和李筠结盟。在李重进的心里,上战场是杀人,造反不外乎也是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