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前蜀王衍的投降文本也是由他起草成写的。(1 / 7)
明天就是个好日子,公元965年2月7日,他还要提醒孟昶,投降更要讲究个积极主动,要快马加鞭地把降书顺表送到杀过来的宋军手里,以便争取个宽大处理。还有,更加重要的是,作为当年前蜀灭亡时的目击者,他还要把怎样投降,以及投降时的应有穿着礼仪,所需要的用具都向孟昶全面介绍。
这时他叹息了一声,毕竟那时的人,现在几乎都不在了。你说他要不挺身而出,到时候要不合规矩出了丑,那可多丢人啊……
于是在公元965年2月19日的早晨,成都北郊外升仙桥畔,四十年前的一幕再次重现。孟昶身穿白衣,衔玉璧,手牵一只白羊,头上缠着草绳站在桥边。他身后是他的文武百官,这些人身穿孝服,赤足,伏在一口空棺材上放声痛哭。
这就是中国当时出降的国君所应必备的官方“礼仪”,以此来表示自己犯有死罪,听候发落。而他的官员们,是在为他而服丧悲痛。
受降的一方,由宋军主帅王全斌代表赵匡胤走了过去,取下玉璧和草绳,把白羊牵走,再把那口棺材烧了,然后当众宣读赦免孟昶的诏书,这一过场才算走完。据说当天的仪式在后蜀元老李昊的主执讲解下进行得非常顺利圆满,双方皆大欢喜,各得所需。唯一的遗憾是这位叫李昊的大明白人回到家后,发现他家的门上多出了一张纸,上面白纸黑字端端正正地写着他一生为历史所记录下的最大功绩
——世修降表李家!
公道自在人心,孟昶纵在千般不是,也轮不到身为宰相的李昊来做这样的事。“食其禄而杀其主,居其土而献其地”,是诸葛亮要杀魏延的理由,而李昊虽然不曾杀王衍和孟昶,但他却连续侮辱了自己的两个主人。至于土地,他不仅献了一次,还献了第二次!
但什么都没法阻止赵匡胤的胜利了。后蜀从公元925年起,至此享国近四十年。宋军从公元964年12月初出兵起,到孟昶出降,只用了区区六十六天,巴蜀四十六州二百四十县五十三万余户就从此换了主人。
第十六章 胜利者的规矩
如果有谁自恃凶悍,做得实在过分,他一定没有好下场。不管是在他生前,或者还是死后,都一样。比如说我问,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百战百胜的将军是谁?
相信没有人会想到白起。但,就只有他,才配得起这个称号。但是我们民族所世代供奉的战神,却是兵败溃逃,被敌人抓住砍了头的关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