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农村妇女们掐架时这招常用。 (2)(16 / 23)
,由谁来担当南征大任呢?
选来选去,一个个精英人物被否定。其中包括优秀军人赵(上占下内)、宿将燕达,还有一位太监,此前帮助王韶平定熙河的李宪。这些人都不行,最后脱颖而出的是一个到处都不受欢迎,和谁都处不来的问题人物。
35年前,大雪纷飞的西疆三川口,有一个名字让人长久怀念,勇将郭遵。我不赘述当时的战况,我相信每一个看过那段历史的人,都会牢牢地记住他。
35年后,宋朝选出来的这个问题人物,就是他的弟弟郭逵。
郭逵文武双全,豪爽倜傥。相传他当年读书时从来不在安静的书斋里,而是带着《汉书》,揣着两张饼,一壶酒上酒楼去看。饼只两张,酒随干随添,直到天晚才漫步回家。
这是他一生的风格。率情纵性,我行我素,只干自己认为对的事。
长大之后,郭逵进入军界,和哥哥一样被派往西疆,在那里他非常幸运的遇见了北宋史上最著名的一位大衙内葛怀敏。第一,他没被选进葛大衙内的战斗部队里,没有英年早逝;第二,他准确地判断出了定川寨之战的结果。
军队里杀人的功夫很常见,有战略眼光的人却不多。这只是郭逵军事才能的一个例子,之后他在范仲淹、庞籍的手下当差,在西北对抗西夏,在东线周旋辽国,在荆湖地区剿匪,帝国所有的战区几乎走了个遍。他的官职迅速冒升,到神宗朝时已经是静难军留后、宣徽南院使。
郭逵的能力是很大的,更大的是脾气。他几乎和所有的同僚都处不好。比如在西北秦凤地区,和后起之秀王韶就搞得相当不愉快。宋神宗要在那儿设置市易司收复熙河,就得先把他调走。
类似的事很多,他渐渐地被定性了。战争时他是无价之宝,和平时他是个讨厌分子。这时面临比侬智高叛乱还要危险的局面时,宋朝终于想起了他。
可是无论用谁,哪怕是狄青复活,都没法迅速解决南方问题。看进度,熙宁八年十一月间交趾人打了进来,年底时邕州城,也就是现在的南宁陷落。如此悲愤惨痛,举国激怒,也只能到第二年的夏天时军队才能越过长江,到达南方。
这期间,整个岭南地区都处于无防守、甚至无政府状态。
为什么会这样,和当时军队的调动速度有关,也和当时广西方面的实际情况有关。宋朝这次征调的只有一少部分是开封城内的禁军,更多的是西北秦凤两州方面的部队。这是宋军的现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