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本可以做好朋友,可惜坏事就坏在神宗的一句话上。(11 / 23)
,哪怕只是在表面上。
千千万万的总结,这时只是开端。历史的车轮在转动,定格在宋神宗这一时代,关于他本人的一生,只凝结为一句话就好了。
——他为他的理想而活,奋斗始终,做的都是前人、后人所不敢做,甚至不敢想的事。
第十章 如此一生,复有何求
从这个意义上说,宋神宗活得非常成功。他的光辉是荣耀,就连他的失意,也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对于这样一个追求、梦想了一生的人,作为有独立人格、不拘束于简单成败结果的现代人来说,实在应该认同他、欣赏他。
虽然在他个人潇洒之后,留给身后的是个比较烂的摊子,但要注意,之所以烂了点,不在于家底,更不在于政策,而是他选的大臣们有问题。
新一轮政治游戏上演,谁来当下一任皇帝,是在谁的推举之下产生的,这是封建时代最大的一票买卖,多少人血贯瞳仁地盯着呢。能实施的只有两个人。
首相王珪,次相蔡确。
这两个人分工很明确,王珪保的是皇上的儿子,蔡确想的是皇上的弟弟。要问为什么不齐心协力保一个人呢,因为各自都认为自己是人物,都想独吞。
之后他们所做的事,证明了这些人的脑袋都是被驴踢过的,连怎么当上帝国宰相的都忘了。
重点说蔡确,这位蔡先生前半生的所作所为大家都了解过了,他在新旧两派之间摇摆,现在暂时算是新党领袖。由于非常果断,注意,不是聪明,是果断。这种非常敢下手、敢说话的行为,对比三旨相公王珪来说,手下的能人就多了很多。
给他出主意的人就更多了。其中有个叫邢恕的最合他的胃口,出的主意让他心驰神往。至于原因嘛,出身决定一切。他走过的路和蔡确非常的像,先当反对派的学生,老师是司马光、程颢,捞足学分;再做王安石的信徒,找到好工作。
有共同语言啊。
西京耆英十五年
邢恕深信富贵险中求,不走寻常路。针对眼前的局面,他提醒蔡确,虽然神宗有儿子,但都太小了,宋朝是有兄终弟及这一传统的,这一次很有可能再次上演。
理由有两点。第一,神宗的两个弟弟,赵颢36岁,赵頵30岁,都是最好的年华;第二,他们和神宗是同父同母的,那位母亲非常不一般,很有当年杜老太后的影子。
更何况两位皇弟非常有心,自从神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